顺义区自然灾害风险研判和工作建议
一、当前自然灾害形势分析
据气象部门预测,全市今冬气温较常年偏高,冷暖波动幅度加大,冬季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低温事件极端化概率增加,易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统筹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强化风险隐患“超前研判、超前排查、超前防控”,严格落实各方责任和措施和责任,做好风险动态更新,准确判定事故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二、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5·12”“6·16”“10·13”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活动,下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全区共组织宣传活动110余场,参与群众达到4.2万余人。充分依托区汉石桥湿地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教育基地等公共安全教育基地资源,采取场馆体验、功能展示、网络直播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体验活动。与区教委沟通,制发了《关于积极组织参加顺义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协调做好中小学师生到汉石桥湿地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教育基地进行学习体验,举办杨镇镇域内幼小学生防灾减灾教育宣传活动,与防灾科技学院开展防灾减灾知识交流。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通过进学校、社区、企业、农村、家庭等重点场所,全力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风险意识和风险隐患排查能力。
(二)持续夯实救灾和物资保障基础
开展常态化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会商工作。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顺义分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园林绿化局、区地震局、区气象局等主要灾害风险监测部门,按月度、季度、重点时期,对本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制发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月刊12期、季刊4期,督促、指导属地、行业抓好风险防控。
(三)持续推进救灾工作规范化建设
为进一步做好我区突发事件救助工作,顺义区印发了《顺义区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关于印发<顺义区突发事件救助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的通知》(顺应急发〔2024〕30号),修订印发了《顺义区应急物资装备保障预案(2024年修订)》,确保能够高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助工作,区应急处置所需重要物资及装备能够迅速、高效、有序调度与供应,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四)不断强化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
严格落实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灾害信息员分级全员培训,积极组织全区705名灾害信息员参加5个专题培训。组织开展了全区自然灾害灾情报送演练。督促指导全区25个镇街和565个社区(村)开展分级培训、演练。
三、对工作的建议及思考
(一)做好极端天气灾害风险应对准备
气象部门及时做好短期气候预测及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并提供现场气象保障服务。相关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储备抢险力量,做好各种天气风险下的预案应对措施。加强巡视检查力度,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大风天气各单位停止户外作业,关停户外游乐项目,对高层建筑设施、临时搭建物、户外广告牌等设施及时进行隐患排查,防止高空坠物等突发事件。
(二)全力做好重大灾害风险防范应对准备
做好雪雾低温天气应对工作,教育、卫生健康、民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园林绿化、城市管理、交通等部门要突出学校、医疗养老机构、大跨度建筑物、温室棚舍、桥梁隧道、交通枢纽等重点部位和区域,深入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提前预置除雪除冰装备设备,确保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二)突出做好极端气候城市运行保障
灾害监测预警部门要确保极端天气预警发布及时、重点保障对象接收精准。应急、交通、城市管理、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强危化品、道路交通、城市运行、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管控,全面落实极端天气防范应对措施,强化现场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城市安全运行。区城市管理委要加强极端天气应对工作部署,提高应急处置水平。积极推动完善地下管线和电、气、热、能源五个区级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电气热运行数据和供热预警监测,发挥电气热联调和气象会商机制,强化电气热联合调度,保障管网安全;要及时对高层建筑设施、临时搭建物、户外广告牌等设施进行风险隐患排查,加大巡视检查频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