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国家消防救援局机动支队训练大队
李磊,男,1986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国家消防救援局机动支队训练大队大队长,历任战士、班长、排长、中队长、副大队长等职。队伍转制改革后,他始终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赴汤蹈火的职业操守、竭诚为民的深厚情怀,在重大灾害事故救援、队伍转型升级及队伍正规化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多次参加灭火战斗和执行抗洪抢险救援任务,荣立三等功5次,获评优秀机关干部1次、优秀基层干部1次,获嘉奖5次,被评为北京市防汛救灾工作先进个人1次。作为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转型发展的实践者与推动者,李磊始终瞄准“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求,紧贴实战破解训练难题,创新提出“实战牵引、科技赋能”的训法方案,牵头研究高山水泵架设、无人机勘察、陡峭山坡水源输送等6类灭火作战课程,系统培养出100余名具备多地形作战能力的攻坚组队员。面对队伍转型升级的时代课题,他前瞻布局、科学施训,主导构建层级差异阶段训练法,带领大队2名指战员在第二届全国消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国家局“火焰蓝”比武中斩获佳绩;在支队“机动尖兵·2024”大练兵比武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比武人员勇夺单科目专业技能综合竞技第一、团体项目第三、单位综合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队伍实战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精武强能塑形象,淬火成钢锻造仪仗尖兵
2022年底,根据应急管理部和国家消防救援局命令,支队负责外事礼宾分队组建任务,他临危受命,牵头负责该分队的统筹组建工作。面对时间紧、标准高、无现成经验可循的严峻挑战,他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起初,队员队列基础参差不齐,他就主动加强自身学习,深入研究国内外优秀仪仗队伍的训练模式和管理经验,虚心请教专家,并前往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进行沉浸式参观见学,带领队员们亲身感受大到毫米不差的“极致忠诚”,小到一丝不苟的“匠心精神”,激发了队员灵魂深处的红色基因和忠诚血脉,为锻造仪仗队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分队正式组建后,李磊锚定“展示消防形象、体现队伍作风”的核心目标,将“练为战、训即战”的思想贯穿始终。他对标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制定了《队列动作毫米级执行标准》。训练场上拉线、量角器、节拍器成为标配,单个动作常以百次、千次为单位重复分解练习,直至形成肌肉记忆,分队日均保持4小时以上高强度集中训练,自组建至今,累计投入训练时间已突破3500个小时。正是这份以钢铁意志支撑的滴水穿石之功、持之以恒的钉钉子精神,使分队以“零失误、零差错”的高水准,圆满完成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支队等各级重大仪仗礼宾保障任务共计33次。每一次步履铿锵,每一个挺拔身姿,都树立起了中国消防救援队伍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忠诚担当的钢铁丰碑!
李磊在抗洪抢险中转移群众
二、洪峰浪尖显本色,昼夜鏖战打通“生命通道”
2023年7月底,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在暴雨肆虐下,大队驻防在门头沟的营区岌岌可危。李磊在支队指挥下,迅速组织30名指战员紧急转移。途中突遇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道路阻断,他果断只身深入沟谷开辟“生命通道”,历经4小时奋战,成功带领队伍安全转移,并营救4名受困群众,该行动被北京市政府、国家消防救援局誉为“成功疏散转移战例”。随后,他立即带队投入石景山区堤坝抢险,又星夜驰援房山区十渡镇,负责4个失联村的通联和10吨物资运送任务。面对道路损毁、通讯中断等困境,他身先士卒,带领队伍负重徒步挺进。在最后一个失联村,得知一名儿童的药品因停电失效后,他立即带队护送母子转移,并通过协调铁路部门开辟“生命快线”,助孩子平安就医。李磊始终坚守一线,以“极端负责的态度、迅速响应的机制、创新高效的战法、全面过硬的作风”,为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今年7月底,北京市连续遭遇极端强降雨,怀柔区突发山洪,孙胡沟村党支部书记尹春燕为营救人民群众不幸被洪水冲走,下落不明。根据支队命令,李磊带领大队执行搜救尹春燕书记的任务。受领任务后,李磊没有片刻迟疑,迅速带领大队向孙胡沟村进发。抵达任务地域后,李磊提出“到位即上岗、下车就战斗”,及时对接任务地域情况,采取分组分区、地毯式搜索的方式,持续对河道、边坡及村庄废墟等重点区域进行细致排查,最终圆满完成搜救任务。在整个搜救过程中,李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全部力量。
完成搜救任务后,面对辖区连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的防汛形势,李磊主动与海淀、石景山、门头沟三区政府及应急部门对接沟通,将大队编成为辖区综合救援第一梯队,随时做好遂行任务准备。应门头沟区政府商请,鉴于王平镇三面环水、一面环山,自然灾害风险较高,为保障该重点区域和目标绝对安全,李磊第一时间带领队伍前往王平镇执行前置备勤任务。抵达后,他立即将人员分为四组,深入社区走访了解防汛准备情况,指导社区开展应急防汛工作。随后,他又带领突击小组冒雨奔赴落坡岭水库及109国道沿线等重点区域,实地勘察水位、河道行洪能力及周边山体地质状况。尽管道路泥泞、山洪风险持续,他始终靠前指挥,累计排查并消除隐患11处,最终带领队伍圆满完成了前置备勤与险情排查任务,用实际行动守护了一方平安。
三、火魔当前勇逆行,坚守一线筑牢安全屏障
消防救援队伍是逆火而生、逆火而行的队伍,每名消防员的骨子里都镌刻着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忠诚印记,李磊亦是如此。作为坚守一线的指挥员,他始终精准指挥、化险为夷,带领队伍一次次战胜火魔,守护绿水青山,特别是2025年3月20日,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大村突发森林火灾,李磊作为先遣组指挥员,闻令即动,第一时间率队疾驰抵达火场。
根据联合指挥部命令,现场指挥权立即移交支队,由李磊统筹所有配属力量。他迅速组织火场侦察,高效收集气象、地形、植被、水源及火势蔓延等关键信息,毅然将火势相对平缓、地形相对安全、任务量较轻的火线分配给友邻队伍,而将火势最为凶猛、地形最为险峻的主攻方向留给了自己的队伍,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和指挥员的责任担当。
面对近乎垂直的陡坡,狭窄路径及凶猛火势,李磊科学部署:由党员突击队组成的常规分队运用“一点突破、两翼推进”战术,负责扑打火头;水泵分队则依托有限水源,采用“风水结合”战法,紧密协同突击队行动。战斗过程中,突发风向剧变!狂风裹挟燃烧物形成爆燃火,猛然扑向正在陡坡作业的指战员,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李磊临危不乱,果断指挥人员迅速撤至预判安全的区域,利用巨大岩石掩蔽,危险得以化解。待风力稍减、险情缓解后,他立即清点人员确认安全,随即组织力量重返火线,最终历经10小时艰苦鏖战圆满完成灭火攻坚任务。
为防止死灰复燃,李磊主动请缨,带领党员突击队承担彻夜留守任务。他们顶着刺骨寒风,彻夜进行地毯式、网格化反复巡查。凌晨3时许,李磊带队巡查至火场西北线边缘陡坡下,因风力增强,一处倒木根部深层阴燃点突然复燃,火苗“腾”地窜起!李磊反应迅速,立即带领突击小组冲向火点,将复燃火情彻底扑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了火势蔓延。经彻夜坚守与严密排查,火场最终实现“三无”目标。
四、防患未然筑根基,情系万家传递消防温暖
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李磊深刻认识到“防优于救”是保障人民安全的治本之策。在日常工作中,他深入贯彻“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工作方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应急救援工作关口前移。
作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一员,他充分发挥“国家队、主力军”作用,聚焦风险源头管控,主动与门头沟、石景山、海淀等区政府及应急管理部门深化战略协作,建立紧密的合作共建关系。针对门头沟“三山两寺”、海淀“三区五园”及各类有林单位,系统梳理、全面收集整合各方防火职责与资源信息,创新绘制出精准细致的区域森林防火布防图。在此基础上,他科学研判、精细划分出3类森林防火重点目标和重点防火单位,实现布防力量有的放矢、精准投放。
他将宣传服务作为主要工作,创新推动森林消防专业力量深度融入社会防灾减灾体系。在他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队伍与颐和园、圆明园、国家植物园等重点景区、遗址公园等承载中华文明瑰宝的文物保护单位建立了“队伍执勤+科普宣传+文物保护”的特色联动机制。消防员在重点防火期驻点执勤的同时,化身安全使者,向游客发放防火宣传册,讲解文物古建防火知识,演示初期火灾扑救方法,成功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应急”守护模式,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安全保障的“双赢”。
同时,他坚持将防火宣传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带领队伍深入辖区街道社区、中小学校、村居民宅、大型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开展防火宣传活动54次,举办防火知识专题讲座16场,防火巡护累计达234次。运用宣传单、展板、新媒体平台发布预警提示和科普知识,在景区宣传橱窗、商场公园LED大屏滚动播放消防公益广告和应急逃生短片,累计覆盖受教育群众超过50万人次,极大提升了辖区民众的安全意识和防灾减灾自救互救能力。
五、以人为本聚兵心,细微之处彰显队友情深
在锻造过硬队伍的同时,他始终把指战员的冷暖放在心上,倾力打造温暖家园。他坚持定期召开消防员恳谈会,及时了解消防员需求,并深入到班级、宿舍、训练场一线,细致体察指战员所思所盼。为解决指战员及家属看病难、看名医难的问题,特别是结合指战员高强度训练伤和身体不适的情况,他积极协调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门头沟医院、门头沟中医医院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绿色通道”。在他的持续推动下,建立了每月专家到队巡诊机制,累计邀请专家到队巡诊20次覆盖500人次,线下绿色通道就医300余人次,切实解决指战员看病就医难的问题。为增强队伍归属感和幸福感,他坚持每季度为指战员举办温馨的集体生日会,并特别邀请指战员家属一同参与,营造了家队共融、温馨和谐的浓厚氛围。在关怀指战员家庭方面,他坚持“三必访”原则(重大变故必访、急难愁盼必访、特殊节点必访),先后走访驻京指战员家庭,视频连线京外家属,送上定制“暖心礼包”,及时传递组织关怀,力所能及排忧解难,将组织的温暖送到指战员心坎上。这些细致入微的关怀举措,让李磊成为指战员信赖的“知心人”和队伍的“贴心人”,极大地增强了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