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毅-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5-09-19 20:11
【字体:

韩毅,男,198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程师队副队长。入队以来,他先后参与和组织全国救援队伍实训演练3次、应急演习2次,自然灾害救援2次。

2025年7月下旬,他带队参与北京怀柔、密云等地区洪涝灾害现场救援,成功应用无人机测绘、物资精准空投等技术,完成多项关键任务,为救援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他致力于推动“科技建队”与救援模式创新,将科研成果与实战紧密结合,为提升国家应急救援能力贡献力量。

一、在事故灾害应急救援方面

今年7月下旬,北京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天气,密云、怀柔等北部山区洪水肆虐,道路被冲毁、村庄失联、群众被困。韩毅作为带队副队长,在现场恶劣的条件下,身先士卒,人歇机不停,队员轮转、队长驻守,全程带领队伍圆满完成怀柔区琉璃庙镇救援任务,以及密云区的灾后场景测绘建模任务。

7月27日23时,应急救援工程师队接到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的救援指令,韩毅作为带队副队长,带领以党员为主的先锋救援队伍迅速响应,连夜将大载重无人机、轻型运载无人机、小型侦察无人机、便携式卫星站、水域救生装备等救援物资和装备装车出发,疾驰受灾严重的怀柔区琉璃庙镇救援指挥中心。

掌握地理信息与灾情变化是救灾的基础。队伍抵达琉璃庙镇后,韩毅马上发现当前所掌握的信息对于复杂多变的灾情救援工作而言远远不够,因此第一时间安排无人机进行飞行测绘,绘制出首张灾情实景图,第一时间提交给当地镇政府及其他救援队伍,为救援辅助决策提供了关键支持。其间,在青石岭村开展救援时,凭借灾情实景图,精准测量出洪水冲刷后河面的宽度已增至约130米。这一关键数据,让救援人员准确掌握现场情况,科学部署救援,避免了因不了解情况而盲目行动。依托详细的灾情实景图,多支救援队也都明确了物资投放的具体坐标和所带救援绳索的数量。

韩毅与队员进行灾情研判

7月29日清晨,指挥中心通报,在青石岭区域发现了6名被困群众,情况危急。时间就是生命,韩毅当机立断,决定组成先遣小分队,深入一线先行救援,同时为无人机物资精准投放提供地面引导。在出发前,韩毅和队员快速围绕最新生成的灾情实景图对救援路线及救援方案进行了充分研判。当日中午12点30分左右,先遣小分队携带着水域救生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及对讲机等必要物资向青石岭区域进发,同时后方指挥利用无人机高空跟进先遣小分队,保证人员的安全。先遣小分队先后引导帮扶双文铺村、狼虎哨村共200多名村民转移到安全地点。

由于现场环境复杂,山体层峦叠嶂,应急救援工程师队及其他救援队所携带的运载无人机都只能进行超视距飞行,大多低空投放都只能在无人机控制信号失联的状态下进行。现场因为空投的原因,不少被困群众拿到的物资存在破损,尤其是食品、药品,这可能会造成食品和药品无法使用。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让物资平稳着陆,韩毅率领团队争分夺秒,连夜攻克了物资包触地脱钩这一技术难题,提高了脱钩成功率,并当即应用于救援现场,在实现了物资精准空投的同时,显著提升了食品包装的完好率,更有效地解决了部分药品因包装易碎难以通过常规空投方式安全送达的难题。就这样,应急救援工程师队充分发挥无人机精准投送和落地脱钩技术的优势,利用大载重无人机和轻型运载无人机累计执行物资投放任务22架次,共计安全投递食品、药品等各类物资800余公斤,超视距投送飞行距离达150公里,有效保障了6个村庄被困群众的生活与医疗需求。

8月4日,队伍接到密云区政府的调度,鉴于前期洪涝灾害发生后,区规自、水利部门已无法掌握最新的山地及水域现状,区里紧急调动应急救援工程师队,对密云区可能发生洪涝的山区及水域最新地形地貌进行高精度矢量图飞行测绘,提供给水利、自然资源部门进行进一步分析研判。队伍接到命令后,韩毅率队立即行动,8月4日夜间冒雨对固定翼测绘无人机的起降位置进行提前研判,8月5日早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累计飞行距离150公里,测绘重点河道16公里,并形成高精度矢量图和三维图,为密云区政府的灾情研判及灾后处置提供了强有力的第一手资料。

在近十天的密集救援工作中,应急救援工程师队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安科院领导和队伍领导的周密部署下,高效完成了多项关键任务。技术应用方面,队伍不仅利用高空测绘技术完成了灾情首图的绘制,为现场救援和物资投放提供了决策支持;更通过连夜攻关,成功研发并应用了物资包触地脱钩技术,在实现精准空投的同时,将食品包装完好率提升至新高度。最终,队伍圆满完成了灾情测绘、现场救援、物资投放等工作,队伍出色地完成了为重大灾害救援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开展事故现场救援、进行新技术和新装备测试研发的使命。将“测绘先行,高效投递,侦察救援”的救援经验固化,构建出一套全新的救援力量范式,并致力于成为兄弟救援队伍和行业的标杆。在这次怀柔区和密云区的实战救援中,无人机投放和高精度快速测绘技术,代表着对传统救援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这恰恰是对科技建队方针最深刻、最有效的践行。

韩毅和队员雨中组装大载重无人机

二、在应急领域科技创新方面

在职期间,韩毅带领研发团队共研制20余种安全应急装备,并在11个省市得到推广应用,累计销售千余台套。

在科研方面,韩毅作为研发骨干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3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以及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韩毅作为负责人,主持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解放军后勤装备科研项目2项、目前正负责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1项以及应急管理部重点研发项目专题1项。

主要参与并已获得授权国家专利38项、硬件嵌入式软件著作权2项、新申请并受理专利2项;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相关研究成果推动了安全应急技术装备的提质增效。

在救援装备自主研发实战化应用方面,韩毅率领团队积极参加“应急使命·2025”专题二“原始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行动”,主持研发的智能呼救定位器和远距离定位光源系统,通过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实地比测验证,成功入选参演装备清单并参与演习。

通过实战化比测和演练,验证了新型定位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的可行性,为后续装备迭代升级提供了技术参考,同时为解决原始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中的人员呼救定位难题提供了新的装备支撑与技术路径。

作为新时代的应急救援力量,韩毅深知科学技术手段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并将继续在应急救援和科技支撑上发挥自己的力量,向应急救援现场一线再走一步、再靠近一点,真正地靠自己的技术多出一套方案、多贡献一个成果、多救援一个人,真正地掌握应急救援的需求,并把自己的的知识转化为新质救援力量,为应急救援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