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秀娥-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

发布日期:2025-09-19 20:02
【字体:

单秀娥,女,196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2025年7月26日,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单秀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使命与担当。从灾前预警到灾中抢险,再到灾后重建,单秀娥始终冲锋在前,带领村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洪堤坝,确保了全村300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群众心中当之无愧的“主心骨”。

一、灾前预警,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作为杨树底下村的“当家人”,单秀娥对村里的地形地貌和潜在风险点了如指掌。在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预警后,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次降雨可能非同寻常。提前三天,她就组织村“两委”干部和党员骨干成立防汛应急小组,对全村进行了拉网式隐患排查。“河道、危房、地质灾害点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单秀娥回忆道。她带领党员干部们冒雨巡查村内河道,检查水位变化;逐户走访村里的独居老人和居住在危旧房屋中的村民,耐心劝说他们提前转移。在她的努力下,32户45名高风险群众被安全转移到老村委会和邻居家,其中包括8名行动不便的老人。与此同时,单秀娥还组织储备了充足的防汛物资,沙袋、应急灯、救生衣、手电筒等一应俱全,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和分发。她还特别关注村里的排水系统,组织人员提前清理主要排洪沟的杂物,确保暴雨来临时排水畅通。

单秀娥写汛前防汛预案

二、灾中抢险,冲锋在前,守护平安

7月26日,暴雨凶猛袭来,单秀娥冒雨徒步巡查村里的各个地质灾害点,当发现后坡有山体滑坡迹象时,她立即做出扩大转移范围的决定。“宁可多转十户,不可漏掉一个风险点”,这是她当时坚定的想法。在瓢泼大雨中,单秀娥和党员干部们挨家挨户敲门,耐心劝说村民转移。有的村民不愿离开家园,她就苦口婆心做工作;有的老人行动不便,她就和党员们一起搀扶,就这样,又有几户非险户被安全转移到安置点。当发现村东牌楼两侧出现树木杂物险情时,单秀娥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拉设警戒线,疏散周边群众,并带头徒手清理堵塞排洪沟的树木和杂物。“当时水流很急,杂物堵塞严重,必须尽快疏通。”单秀娥回忆说。她的双手被树枝划伤,衣服被泥水浸透,但她全然不顾,直到排洪沟恢复畅通才松了一口气。

在整个灾中抢险过程中,单秀娥始终坚守在一线,哪里有危险她就出现在哪里。她组织党员干部成立了临时救援小组,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正是由于她的提前预警和果断决策,杨树底下村在特大暴雨中实现了“零伤亡”的奇迹。

汛期王楷翔(右一)在施工一线值守

三、灾后重建,率先垂范,恢复家园

暴雨过后,杨树底下村满目疮痍,道路被泥石流阻断,房屋受损,自来水水管被堵,村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单秀娥没有丝毫松懈,立即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群众安全了,但生活还要继续。”单秀娥带领杨树底下村党员干部成立“互助抢险队”,首先抢修村里的供水系统,确保村民能用上干净水,又和党员们一起清理淤泥,修复受损房屋,为受灾群众发放生活物资。在灾后最艰难的6天里,单秀娥连续吃住在杨树底下村老村委会安置点,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嗓子喊哑了,膝盖走肿了,依然坚持统筹全局、参与具体劳动,常常是刚安排完工作,就拿起工具和大家一起干活。村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纷纷主动加入到重建队伍中。“单书记比我们自己还操心,她总是冲在最前面。”村民靳大爷动情地说。在单秀娥的带领下,杨树下村仅用3天时间就基本恢复了正常生活秩序,村民们陆续返回家园。

四、坚守初心,群众心中的“主心骨”

在这场特大暴雨灾害中,单秀娥以“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她带领杨树底下村实现了转移群众零遗漏、安全事故零发生的优异成绩,全村300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是我的第一责任。”单秀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在村民们心中,她不仅是党支部书记,更是风雨中的“主心骨”、困难时的“贴心人”。单秀娥的事迹是基层党员干部在防汛抗洪中冲锋在前的生动写照,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关键时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就是人民群众最可靠的依靠。这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正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如今,杨树下村已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但单秀娥依然保持着高度警惕。“防汛工作不能松懈,我们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确保群众安全度汛。”她坚定地说。这份坚守与担当,正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所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