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昱-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办事处丰汇园社区
张宗昱,男,197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办事处丰汇园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街道安全社区教育基地讲解员。作为基层应急教育的拓荒者,他以“守护社区安全”为使命,用7年时间将一座“建成三月无人知”的基地,打造成年接待量超5000人次、覆盖全年龄段的公共安全教育阵地。
一、拓荒破局,以初心筑牢安全防线
2018年,张宗昱担任金融街街道安全社区教育基地运维负责人与唯一的讲解人员。在基地初创期,他化身“流动宣传员”,走街串巷发放折页做宣传,即便遭保安误解仍不改其志。他转变策略,借邻里节等活动普及应急知识,以“一对一”沉浸式讲解打动首个2人参观团(一对母女),并建立“参观回访制度”优化流程,将青少年参观时长从45分钟延长至2.5小时,党员团体参观时长细化为1.5小时深度版,累计年接待量跃升至5000人次,实现“零到一”的突破。
张宗昱在社区教育基地讲解
二、精准施教,创新构建全场景教育体系
张宗昱深耕分众化课程研发,针对儿童设计“防拐骗情景短剧”“矿泉水瓶求生工具制作”等趣味课程,让安全知识“看得见、摸得着”。为中学生开展心肺复苏教学,共建“学生讲解员队伍”,通过“角色互换”提升青少年安全传播力。面向党政企事业单位,他以“长峰医院火灾”等案例推演应急流程,强化“党政同责”意识。线下主导西单小学“防震疏散演练”并录制示范视频,线上入驻“西城应急知识科普小课堂”,每月录制2期短视频,2024年获《北京晚报》专题报道,形成“基地体验+校园演练+云端科普”全域覆盖模式,推动安全知识“进学校、入社区、广传播”。
张宗昱(中)全身心投入社区安全教育
三、匠心运营,标准化赋能基地发展
作为西城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张宗昱建立覆盖“接待、讲解、管理”的全流程制度体系,主导建立《讲解员考核标准》《设备巡检日志》等十余项制度,参观前必做“安全提示”,讲解内容融入最新事故案例并实时更新,将地震体验平台等21个项目纳入每日巡检,通过标准化管理,确保基地接待、讲解、设备维护各环节规范有序,为参观者提供安全、专业的体验环境。
从初期30页PPT、45分钟讲解,到如今400页课件、2.5小时定制化内容,张宗昱针对青少年、党员、家庭等不同群体,准备“趣味版”“深度版”“亲子版”方案,讲解词修改超50版,接待前来参观的青少年时,他坚持2个多小时的讲解,有互动,有讲解,有考评。依托地震体验平台,他讲解“4级、6级、8级地震逃生差异”,并配套“应急包配置教学”指导家庭储备;打造“倾斜小屋”“模拟火灾烟雾环境”,现场演示湿毛巾与自救呼吸器用法,纠正逃生误区。寒暑假开设“防震减灾+消防安全+野外急救”等多元课程,发放“小小社区安全员”证书一千余张,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隐患自查,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构建的转化。
他将课程打磨成党员教育“示范课程”,并推动基地讲解员团队从“1人单干”转向“1名专职+N名兼职志愿者”模式。先后培训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中生、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等40余人次,通过系统培训、实战讲解,培养青少年助理讲解员,形成“专业讲解+学生实践”的传播矩阵,有效扩大安全知识传播范围。
张宗昱为居民普及安全知识
四、公益坚守,铸就安全教育品牌
张宗昱以基地为平台,在丰汇园社区成立由居委会、物业、居民志愿者组成的应急小分队,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为小区应急处突提供专业保障。
作为金融街街道武装部建成的纯公益基地负责人,张宗昱始终坚守“零收费”原则,外出讲解、设备维护等均不计报酬。他主动对接街道、区政府部门,为基地争取物资支持,从多功能厅座椅到志愿者旗帜,事无巨细保障运营。在他的努力下,基地不仅成为安全知识传播阵地,更成为社区公益服务的枢纽,基地从“无人知晓”成为市级公共安全教育基地“专业类基地”,获评“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国防动员宣传教育基地”等10余项荣誉,成为基层应急教育基地中耀眼的星。
他主动联动区应急局、红十字会、消防部门等,引入专业资源将体验项目从15个扩展至21个。2024年与西单小学共建“校外安全学习基地”,联合制作地震疏散演练示范视频,推动“社会力量进校园”模式。他积极争取街道支持,筹措多功能厅座椅、志愿者服装等物资,保障基地纯公益属性,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应急教育生态。
这些事迹串联起张宗昱从拓荒者到领路人的7年征程,从街巷发单的“宣传员”到万人认可的“安全讲师”,他以“破局者”的勇气打开局面,以“深耕者”的匠心打磨课程,以“创新者”的思维拓展路径,将一个无人知晓的基地建成覆盖万余人次、荣获十余项市区级荣誉的公共安全教育标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应急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安全知识真正走进社区、融入生活,守护百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