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锌章-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钟锌章,男,196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二级调研员。在北京城市应急保障的庞大脉络中,标准是无声的基石,更是生命的契约。钟锌章作为首都标准化战线的“老兵”,用二十余年如一日的严谨与细致,一笔一画地刻写着守护千万市民安全的“标尺”。从《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和《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的蓝图绘制到“平急两用”基础设施标准化工作的精准落地,用一项项硬核标准筑牢城市安全屏障,诠释了“标准即底线,质量即生命”的深刻内涵。
一、较真于毫厘,筑牢安全基石
1966 年出生的钟锌章,原本学的是化工专业,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会在2004年担负起标准化审查工作。面对全新的专业领域,这位40岁的“新人”没有退缩。同事们常看到他抱着一摞摞专业书籍啃到深夜。为了弄懂一个标准条款,他不仅翻遍国内外文献,还和年轻同事请教学习电脑绘图、数据分析。“隔行如隔山,但我就不信啃不下来!”钟锌章总这样给自己打气。
凭着一股韧劲儿,钟锌章成了部门里最有经验的调研员。每年钟锌章审核的标准达到几十项,在他的眼中,标准审查绝非“走过场”。面对动辄数百页的技术文本,他化身“质量守门员”,一个错别字、一处不当标点、一项可能隐含不合理审批或增加企业负担的条款,都逃不过他的审视。
当发现个别单位试图在标准中夹带私货、加入利己内容时,他必据理力争、坚决剔除。因为他心里清楚,标准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小错误、一点私心,都可能在未来引发大问题。因为这份较真儿,他没少得罪人,但铁面无私的钟锌章也赢得了同行的敬重,大家深知,他守护的是标准公信力的生命线,更是城市安全的底线。
钟锌章参加《建设工程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程》标准编制启动会
二、严谨于体系,绘制安全蓝图
钟锌章不仅是标准化战场上的“守门员”,更是战略蓝图的重要绘制者。他主持起草的《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构建起了“全周期风险防控+全链条安全管理”的应急标准体系,为首都安全搭建了顶层设计。这份历时一年多打磨的文件,创造性地将应急避险图形符号、多语言标识等纳入框架,让硬核标准既有“钢筋铁骨”的强度,亦具民生服务的“温度”与“精度”。
蓝图落地,需要步步为营的严谨。他组织编写解读手册、制作可视化课件,制定年度行动计划,确保每一项关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的标准任务,都能从“纸面”精准转化为“地面”的行动指南。
三、细致于实践,赋能城市韧性
钟锌章深知,标准的力量源于对现实的深刻把握。他坚持“一线工作法”,常出现在繁忙的工地、应急设施现场。从副中心建筑的结构安全到消防设备的品质细节,他细致观察、虚心求教,用脚步丈量标准的可行性。他常说:“不到一线看看,在会上连发言权都没有,我到现场其实更多的是去学习,给自己‘充电’。”也正是因为这样深入一线的实践,让他在审查、建议时更有底气,更贴合实际需求。
2024年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时,他提出的“靶向升级+按需补缺”思路,正是细致洞察的结果。他认为不用大费周章重新制定,只要看看酒店、体育场这些场所,找出作为“平急两用”场所缺少的元素,针对性地补充就行。这一建议不仅节省了大量资源和成本,还大幅提升了工作推进效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钟锌章工作照
四、二十载耕耘,标尺刻度见证平安
钟锌章就像一把精准的“标尺”,刻画着城市安全的每一道防线,守护着首都百姓的安宁生活。自2023年以来,他主持审查了128项工程建设标准,推动发布5项抗震设计标准,指导15项气象地方标准立项,有效降低了工程建设领域安全风险,加速了北京气象标准化进程。2025年又启动了5项地震地方标准的编制。从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到抗震防灾,一项项严谨落地的标准,如同无声的卫士,在城市日常运转与应急响应的每个环节,编织起越来越密的安全防护网。在钟锌章和团队的推动下,北京市地方标准数量从初期的275项跃升至2267项,规范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二十余载春秋,青丝渐染霜华。即便岁月渐长,这位城市安全的“标尺”守护者,依然迈着坚定的步伐,在标准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因为他心中始终铭刻:每一份精心打磨的标准都承载着万家灯火的温暖与大国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