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丽-北京市密云区应急管理局
杨丽丽,女,198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密云区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副队长、一级主办。自2023年进入执法队工作至今,杨丽丽带领执法大队全体队员,按照执法监察计划对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工业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生产经营单位5784家次,查处各类事故隐患1540项,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责任和措施,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执法期间,她不忘科普,在保证执法公正、规范的同时使公众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和适用性。
一、坚守本色:在平凡岗位中默默耕耘
局办公室负责文件收发、会务管理、后勤保障、财务内审、人事劳资等复杂繁琐的工作任务。作为办公室主任,杨丽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默默耕耘,为应急局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成为应急管理战线上的幕后英雄。
每天,大量涉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文件如潮水般涌来,她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严谨性,第一时间进行分类、登记、传阅,确保每份文件都能准确无误地送达相关领导和科室。为了不错过任何重要信息,她常常加班加点,仔细梳理文件内容,标注重点事项,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依据。在处理紧急文件时,更是争分夺秒,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迅速通知相关人员,确保应急工作指令能够快速传达、高效执行。会务安排工作看似琐碎,却关系到会议的顺利召开和决策部署的有效传达。她每次都精心筹备,从会议主题的确定、会议材料的准备,到会议场地的布置、参会人员的通知,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细致入微。遇到重要会议,提前数天开始忙碌,反复核对会议流程,协调各方资源,确保会议顺利进行。财务管理是应急局工作的重要支撑。她深知责任重大,严格遵守财务制度,规范财务审批流程,精打细算,合理安排每一笔资金。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深入了解各科室的工作需求,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确保重点工作和应急救援任务的资金保障。
杨丽丽主持办公室工作8年,在平凡的岗位上,以非凡的毅力和敬业精神,出色地完成了机构改革、疫情防控等各项高强度工作任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应急人的责任与担当。
二、破茧新程:从办公室到执法一线的蜕变
从办公室主任转岗为执法大队副队长是一场充满挑战旅程。办公室的工作像在幕后精心编排一场演出,工作环境相对稳定,处理的事务多围绕文件、会议与内部沟通协调,而行政执法工作则如同站在舞台中央,直接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当杨丽丽第一次身着制服,手持执法记录仪,身临执法现场时,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紧张感涌上心头,她意识到从此时起,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执法部门的形象,关系到法律的尊严与权威。
初入安全生产执法领域,面对复杂的法律法规和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状况,她清楚地意识到专业知识对于做好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于是,她迅速开启了自我提升之路,查阅队内历年执法计划、文书、案卷、文件等,了解行政执法工作重点;利用一切业余时间系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各类行业的安全管理知识,不仅熟知条文内容,更深入理解每条法规背后的立法目的和实践应用,参加法律培训和讲座,通过考试取得执法资格证书;熟悉执法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包括着装要求、规范的行政执法行为和用语、执法检查要点等,积极主动跟随经验丰富的前辈参与各类执法检查学习经验和技巧,认真观察前辈们如何与企业负责人沟通交流、如何发现安全隐患、如何进行证据收集和执法程序的操作,遇到不懂的问题,她总是虚心向前辈请教,直到完全理解为止;她依法依规、文明礼貌与行政相对人沟通,准确传达执法意图,同时也善于倾听相对人的诉求和意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积累,她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一名业务能力过硬的安全生产执法人员,为她日后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至今,杨丽丽带领执法大队全体队员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执法监察计划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工业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检查,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执法工作任务。2023年主要联合属地开展区域性专项执法检查、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重点行业执法检查、开展危险化学品和重点工业企业双随机检查、加强重要时期及重大会议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等,全年共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913家次,查处各类事故隐患847项;2024年主要开展工业企业、汽车部件制造企业、医药制造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双防一推进”安全生产等专项行动19项,共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871家次,其中现场检查1799家次,非现场监管1072家次,查处各类事故隐患693项。严格落实了各项安全防范责任和措施,及时为企业消除了安全生产风险隐患,保障了密云区的安全生产秩序良好。
杨丽丽(左)进行执法检查
三、双措并行:执法纠偏与普法入心双丰收
为进一步做好普法宣传工作,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杨丽丽指导执法大队全体队员将“执法+普法”工作融入日常检查,通过“执法+普法”“零距离”“面对面”进入企业强化监管效能。加大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助力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提升了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全面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消除了事故隐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2024年,第一季度她带队执法一分队进瑞海姆田园度假村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普法”工作,在现场边检查边普法,发放宣传手册、宣传用品40余份,提升企业员工的法律知晓率;第二季度她跟随执法三分队联合区住建委在建筑施工领域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普法”工作,以座谈交流、查阅资料、宣贯解读法律法规、发放普法宣传品50余份以及现场检查和“回头看”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第三季度她协助执法四分队深入中关村密云园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普法”工作,通过查阅安全管理资料、现场执法检查、座谈交流、询问、发放法律材料和应急救护用品30余份等方式,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巩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第四季度她随同执法二分队到青岛啤酒三环有限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普法”工作,就工贸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进行解读,并详细介绍了密云区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细则,同时在普法活动现场发放应急包、普法知识折页等宣传材料50余份,帮助企业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安全平稳发展。
杨丽丽以“执法+普法”的创新工作模式,让执法人员在普法过程中准确阐释法律依据和执法程序,促使自身不断提高法律素养,保证执法公正、规范,减少执法冲突和争议;让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更直观了解法律规定,明白行为的对错及后果,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帮助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使公众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和适用性,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
杨丽丽(左三)联合住建委开展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四、科技赋能:精准实施非现场监管数字化新引擎
2024年是密云区深入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第一年,更是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方式由传统现场检查到运用数字化的非现场监管改革第一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数字化监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执法精准化、靶向性,杨丽丽同区执法大队全体队员紧密结合“智慧应急”建设和非现场监管实际需求,制定《密云区应急管理局加强安全生产非现场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以信息化、智能化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充分运用数据汇聚、筛查比对、智能预警、远程检查等各类技术手段开展非现场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处置风险,提高监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推动构建“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监管新格局。
为深入理解和高效开展非现场监管工作,2024年她多次参加市局非现场监管专题培训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并定期组织队员开展内部工作业务指导,深入学习非现场监管的检查方式和工作流程,帮助队员转变思想,牢固树立“非现场监管是强化监管”的基本理念,把非现场检查作为与现场检查同等的检查方式,把解决人少事多、低效无效等问题作为谋划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市局非监管系统2024年9月正式上线运行后,她指导执法人员通过系统中的智能发现模型,运用行政审批信息资料、企业自主提交的资料、数据智能比对、风险监测预警、“企安安”隐患动态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企业进行全面体检,精准识别问题后再前往现场执法,共计开展非现场监管1072家次,驱动检查98家次,发现问题98条,进行行政处罚 6 件,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政府监管的精准化、智慧化水平,也圆满完成市局制定的2024年底前非现场检查占整体检查比例达到20%以上的工作目标。
2025年,杨丽丽又以推动以大数据分析结果指挥具体执法行动为目的,制定合理的执法检查计划,实现监管力量精准投放,对重点企业实施非现场驱动管理,白名单企业实施非现场管理,为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提升监管效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