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昆-北京市通州区120紧急救援中心

发布日期:2025-07-04 17:39
【字体:

李昆,男,198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通州区120紧急救援中心医务管理和质控科科长、医师。李昆长期从事院前急救医生工作,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超前的医疗理念。本着“让急救更及时、让生命更安全”的初心,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学习先进技术。此外,他还承担着医务管理和质控科管理的角色,近三年开展了上百次的急救科普,受益人数达千人以上,切实做好了通州区卫生应急知识技能宣传培训工作。

一、坚守热爱,医疗技术与院前急救管理双提升

在技术方面,李昆始终保持着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新技术的追求。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医疗知识和技术,提高自己的医疗技能和水平。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不断提高他自身的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在近3年的急救管理中,中心甲级病历逐年提升,2024年全年抽检病历甲级率均为100%,死亡证明推断书一审通过率也是逐年提高,结合自己单位的工作性质,他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制定了院前死亡证明书写规范,开具制度,在2023—2024年均达到了100%一审通过率。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他在医疗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荣誉。

2023年李昆参加2023年京津冀卫生应急演练暨知识技能大赛,在比赛准备时间仅剩5天的情况下,系统、认真地梳理了卫生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不惧困难,废寝忘食、不舍昼夜,为比赛而努力。代表北京市通州区应急队伍荣获团体二等奖,个人成绩第二名的优秀奖。他深知此奖来之不易,功劳也是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才能获得。获奖之后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依然勤勤恳恳,踏实肯干。

李昆(前排左一)参加2023年京津冀卫生应急演练暨知识技能大赛

二、急救科普,让每个公民成为生命守护者

在急救科普方面,为深入开展卫生应急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的“五进”活动(以下简称“五进”活动),全面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增强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他救能力,加快推动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建立一支专业过硬、素质过硬、服务过硬的急救知识讲师队伍,三年中开展上百次的急救科普,培训受益数千人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讲座,切实做好通州区卫生应急知识技能宣传培训工作,大力营造全民学应急、懂应急、会应急的良好局面。急救不是医生的专利,每个公民都应是生命的第一响应人。这是李昆医生开展急救科普的初心。


李昆为小学生们开展急救科普

三、归途施救,急救医生诠释医者仁心

在救人事迹方面,2025年2月24日晚上,李昆买完菜回家时,走过村内小路,敏锐的职业本能让他突然驻足——路旁绿化带中隐约可见人影蜷缩,空气里飘散着浓重的酒气。当时患者呈俯卧位,面部紧贴地面,这种姿势极易引发窒息。他立即放下手中刚买的蔬菜,快步上前实施专业评估:轻拍双肩确认意识丧失,触摸颈动脉,观察到患者口唇发绀、呼吸浅促,初步判断为急性酒精中毒伴呕吐物阻塞气道。凭借多年的急救经验,他迅速将患者调整为侧卧位,用随身携带的纸巾清理口腔分泌物,同时拨打120调度台说明地理危机及患者情况。在等待救援时,这位刚下班的“急救先锋”始终守护在患者身边,防止呕吐引起误吸,并向闻讯赶来的辖区民警精准描述事件经过。面对围观群众的赞誉,身上沾呕吐物的李医生淡然表示:急救人员的手机24小时为生命待机,白衣可以脱下,但守护生命的本能永远不会下班。“急救先锋,护航生命”,医者仁心永远在路上。

四、应急保障,守护公众生命安全,助力大型活动圆满完成

在每次大型活动保障前,李昆都详细制定医疗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统筹安排区域内负责应急保障的急救车辆;对医疗保障团队进行流程和技能培训;提前带领保障团队到现场勘查路线,熟悉各保障点、固定医疗站的位置、环境及转院路线;提前进行充分的物资准备,包括急救药品、医疗设备等,并进行多次演练,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与定点医院联系人保持通信畅通,建立绿色通道,提高转运效率,确保更好发挥保障作用。

在2022年北京举办冬奥会、残奥会期间。为了确保冬、残奥会的医疗安全,北京市成立了由多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保障团队,涵盖了院前急救、院内骨科、心内科、呼吸科等专业领域人才。李昆主动请缨参加冬残奥会的外围医疗急救保障工作,在冬奥会与残奥会期间,医疗保障团队由数百名医护人员组成,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医疗站点遍布赛场内外,包括现场急救站、定点医院和移动医疗队等,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医疗保障网络。根据冬、残奥会的场馆分布,医疗保障团队在各个场馆设置了医疗站,并配备了专业的急救队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为了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他组织通州区120紧急救援中心医疗保障团队进行了多次培训和演练,确保团队成员具备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做到快速响应、高治愈率、防疫突出。通州区120紧急救援中心冬奥医疗保障组成员在李昆的指导下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坚持生命至上,秉承奥运志愿者精神,以高标准、高质量医疗保障工作让各国参赛运动员感受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温暖。出色完成了冬奥会、冬残奥会医疗保障任务。

2023—2024年全程、半程马拉松赛中,42.195公里的马拉松赛道上,数万名跑者挑战极限的身影背后,始终闪烁着急救警灯。作为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医疗保障的核心力量,救护车以其快速响应、专业处置、持续监护的独特优势,构建起守护生命的立体防线。

为进一步提高120急救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李昆组织开展了关于燃气泄漏爆炸事故的医疗救援应急演练活动。演练活动前,李昆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准备演练剧本,包括事故突发、接警、启动车组应急救援、信息上报程序、启动区救援中心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应急力量增援、成立现场指挥部、下达应急指令、开展救援工作等环节。在李昆的组织下,演练安排有序,情景模拟真实,达到了演练的目的。随时准备迎接实战,保障公众健康安全,为生命护航。

李昆组织进行应急演练

五、以赛促学,提升院前急救患者就医体验

为进一步提升急救患者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昆组织了“假如我是一名等待120院前急救的患者”暨“应该怎样为院前急救病人服务”沉浸式体验和主题大讨论活动。通过情景再现,大家切实感受到病人的焦躁情绪从何而来,加深了对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提高了职业认同感、自豪感,进而推动院前急救患者就医满意度的提高。“护士节”举办了以“以赛促强精技能 急救天使展风采”为主题的心肺复苏技能比赛。比赛现场,模拟了真实的意外情景,要求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判断意识、启动急救反应程序、摆放体位、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等步骤。以此来提高和锻炼护士的业务素质,夯实护理技术。“医师节”举办“急救知识和气道管理操作技能”比赛,综合考察院前急救医生的业务能力水平,通过竞赛,提升了院前急救医生的急救技能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切实做到为患者提供高效、快捷、高质量的救治服务。

李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冲锋在院前急救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和管理者,多年来,他的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加班天数均居科室前列,他在注重提高自身医疗技术的同时,带领医务管理和质控科全体人员为提升副中心院前急救各项指标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在院前急救一线争分夺秒、精准施救,在专业领域不断锐意进取、拼搏创新,在团队建设中凝聚力量、迸发活力,展现新时代院前急救党员的新风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