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一铭-北京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25-07-04 15:25
【字体:

邢一铭,女,199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中心特别报道科记者。作为一名民生新闻记者,邢一铭重点关注安全生产、居住安全、交通安全等民生领域。在报道实践中,注重把握重大时间节点,制作具有时效性和人文关怀的专题报道;积极创新传播形式,除文字稿件外,还负责《问北京》公众号的运营和视频制作;始终保持新闻敏感性,多次第一时间赶赴突发事件现场,完成报道任务,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一、应急联动的“信息枢纽”

邢一铭始终冲锋在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现场,与消防、交通等部门协作,快速整合多源信息、及时采写发布权威信息。面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可能威胁公共安全的情况时,通过在新媒体公众号“问北京”制作图文信息,及时发布,为公众争取应对灾害的准备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新闻报道发挥预警作用。

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火情、建华南路住宅楼旁美食城发生火情等突发火灾事故发生后,邢一铭迅速赶赴,传递现场一手信息,跟进属地部门的回应与行动,如美食城火情后属地回复将及时拆违、排查隐患。面对突发的雨后东城一小区12岁男孩疑似触电身亡事件,她快速反应,及时报道事故情况,引发社会关注,推动相关安全措施的完善,避免类似悲剧重演。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成为连接公众与救援、管理部门的关键信息桥梁,保障信息通畅,助力应急联动高效开展。

邢一铭(右)在第十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现场进行采访

二、安全防线的“吹哨人”

作为民生新闻记者,邢一铭日常深入基层,贴近百姓生活,第一时间发现各类公共安全隐患。比如小区住宅楼内设快递驿站存在安全隐患,通过详细报道,呈现快递驿站可能带来的消防隐患、人员混杂影响小区治安等问题,让居民及时知晓身边潜在风险,提前防范。同时推动小区物业管理与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规范快递驿站设置,平衡居民生活便利性与居住安全。

邢一铭通过及时发现并反馈报道安全隐患,推动安全问题解决。曾及时报道交叉路口围墙过高遮挡视线问题,促使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部门对路口进行整改,降低围墙高度或设置警示标识,提高驾驶员和行人在路口的视线清晰度,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报道绿道拐弯坡道危险隐患,引起市政管理部门重视,及时增设防护设施,如安装护栏等,保障行人在绿道上的出行安全,提升城市慢行系统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曝光盲道被路灯等障碍物堵塞的现象,推动城市管理部门加强对盲道设施的维护与监管,清理障碍物,确保盲道畅通,为视力障碍群体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通道,彰显城市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人文关怀。对绿化带存在“铁碴子”安全隐患进行报道,促使城市管理部门及时清理“铁碴子”,加强对城市公共区域的维护管理,保障市民在公共区域活动的安全,提升城市公共环境的安全性与舒适度。报道劲松一小区高空抛物事件,推动小区物业管理与公安部门加强联合治理,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加强宣传教育等方式,制止高空抛物行为,保障居民财产安全与人身安全,维护小区公共秩序。通过报道小区紧邻地铁噪声扰民,将居民受噪声干扰的困境反映给地铁运营部门及相关环保机构,推动采取隔音降噪措施,如加装隔音罩等,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保障居民在出行及日常生活中的良好精神状态,从侧面促进交通周边环境的和谐与安全。对公共安全问题整改过程进行持续跟踪报道,形成舆论监督闭环。以“朝阳一小区房屋年年维修年年漏”为例,报道引发关注后,相关责任单位在舆论监督下加大维修投入、改进维修技术,通过后续报道展示整改进度和成果,确保整改措施有效落实,也为其他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范例,推动更多公共安全隐患得到妥善处理。

邢一铭在丰台便民商业街采访拍摄

三、安全科普的“传播者”

邢一铭在新闻报道中注重开展好安全知识科普工作。在报道风筝线成“刀”等公共场所安全隐患事件时,深入探讨公共场所不同市民需求的平衡问题,传播公共安全知识,引导公众提升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与公共安全责任感。在报道外来物种鳄雀鳝入侵事件时,不仅关注事件本身,还借此机会向公众科普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详解应对方法,提升公众生态安全保护意识。报道引发社会对珍稀物种栖息地保护的关注,推动政府部门在区域开发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因素,优化开发方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保障生态安全。

四、民生安全的“守望者”

作为一名奔走在大街小巷的民生新闻记者,邢一铭始终将笔触和镜头对准城市公共安全的每一个角落,用民生新闻报道构筑起守护市民安全的防线。通过报道望京一卫生站无障碍设施“有障碍”,揭示公共卫生场所无障碍设施的缺陷,引起相关部门对特殊群体出行便利性的重视,推动设施完善,保障残障人士等行动不便者平等使用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利,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报道老旧小区、简易楼墙皮脱落事件,引起建筑管理与维护部门对建筑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治,及时消除高空坠物风险,保障居民人身安全,维护小区公共区域的安全秩序。曝光简易楼用水做饭不便、墙体开裂、老鼠乱窜等问题,促使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改善计划,对老旧简易楼进行改造或重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边缘居住环境,促进城市均衡发展;报道央产老楼成为危房的现状,促使产权单位、政府部门加快推进危房改造项目,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保护国有资产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提升城市老旧区域的整体环境;聚焦航空国企产权小区楼体老化带来的居住隐患,推动企业或相关产权单位重视职工居住环境,投入资金进行楼体加固、设施更新等改造工程,保障职工居住安全;对央产小区平房坍塌事件的报道,引发对央产老旧小区建筑安全的全面排查,推动产权单位与属地政府合作,制定修缮或改造方案,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央产小区的居住环境稳定;报道居民对城郊铁路建设安全隐患的担忧,推动建设部门与规划部门优化设计与施工方案,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居民居住安全,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居民生活安全的协调发展;对水质问题进行报道,引起卫生监督与供水部门重视,加强水质检测与净化处理,确保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报道新校舍异味事件,促使学校与教育部门及时安排空气质量检测与采取治理措施,为师生创造健康的学习与工作环境,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与正常教学秩序;关于集体供暖“天价供暖费”事件的报道,触发物价部门与供热管理部门对供暖收费的监管审查,促使供热企业规范收费行为,保障居民合理的供暖消费权益,维护供暖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报道揭露昌平“江山养老院”非法集资骗局,引起金融监管与民政部门重视,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的监管力度,打击非法集资行为,保护老年人的财产安全与养老权益,维护养老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对“理疗床”虚假宣传骗局的报道,促使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保健产品市场的整治,规范商家经营行为,增强消费者的防范意识,保护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与健康安全,维护市场秩序;对老人身陷养生“连环套”的报道,曝光养生“连环套”骗局,推动相关部门加强对养生保健行业的监管,打击欺诈老年人的违法行为,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诚信的消费环境;关于孕妇遭遇妇儿医院停诊维权难的报道,促使医院管理部门与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协调解决医院停诊问题,保障孕妇的就医权益,维护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提升医疗服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