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琳-中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物业管理分公司

发布日期:2025-07-04 15:15
【字体:

陶琳,女,198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物业管理分公司东直门项目经理。从事楼宇物业管理16年来,陶琳牵头制定《火灾事故应急预案》《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等11项安全应急预案,开展消防、防恐、急救等多方面的应急演练。通过消防、燃气、电动车专项治理、楼宇消防评估等专项提升活动,实现风险隐患闭环管理,整改各类风险隐患155项,整改率100%。参与研发的《一种水暖管道抱卡防脱固定件》和《一种卫生间管理系统》荣获国家实用型专利。

一、防患未然,筑牢安全防线

陶琳主要负责楼宇后勤安全管理、工程运维及重大接待服务保障工作。在安全管理方面,她坚持“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安全理念,结合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安全宣传咨询日等一系列活动,提高消防安全知识普及率。她牵头制定《火灾事故应急预案》《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燃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等11个应急预案,并形成安全《应急预案手册》;结合季节性、突发性、特殊期间(全国两会)等特点,牵头制定项目《两会安全管理方案》《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等,开展防汛、防风、防火等应急演练活动。2024年组织开展全楼疏散演练3次,日常“一月一演练”活动12次,专项演练21次,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为了全面提升楼宇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工器具安全、施工环境安全以及特种作业安全,陶琳结合实际情况,牵头制定了详细的《施工管理手册》,涵盖JSA安全风险分析、施工作业风险分析、高处作业安全分析等32项内容,并围绕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时间节点,从人员安全管理、工器具安全管理、施工环境安全管理、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四个维度开展安全管理提升工作,确保施工作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首先从完善施工安全管理资料,做到施工单位资质备案、人员信息备案,各项安全承诺及作业安全分析等材料到位,严格审查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确保持证上岗,要求安全管理人员每日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其次对施工所需的工器具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完好、无损坏,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再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施工现场设置安全围挡和警示标识,施工作业面与客户行走路线分隔,粘贴施工提示牌,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特种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章操作,加强对特种作业过程的监控和记录,确保作业安全。为便于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用不同颜色马甲区分各类入厦施工人员,如施工人员荧光绿色马甲,动火人员红色马甲,监火人员绿色马甲,维保人员蓝色马甲等。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一企一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分布图,设置安全风险公告,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陶琳(右)在楼宇施工现场巡查安全情况

二、排查安全隐患,创新应急管理

通过建立“四级”走动管理体系,以两小时巡视制度及日常质量安全管理监管,依据“谁主管、谁负责”“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按照自上而下逐级开展24小时检查。巡检责任人按规定路线每两小时进行巡视1次,每次巡视覆盖率达到100%。

特殊天气向驻厦各单位发布预警安全提示,传达安全信息和注意事项,做好窗户、窗户周边易掉落物品检查,防止高空坠物风险。

常规大楼水管路线常有出现跑冒滴漏情况,遇这种现象常规做法使用焊接、换管、快速接头之类的处理方法,但这几种措施都有不同的优势和弊端,但在一些无法换管道的情况下,一般常规都会优先选择使用快速接头来维修,但快接是存在不能承重、不耐拉伸的短板,如果在水泵附近管路线的快接,在水泵启停、运行的过程中发生的震动、抖动,这种快速接头仍然有较大的二次漏水隐患甚至安全风险。考虑到这些风险,陶琳带领团队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与试验,最终研发出了一款“管道快速辅助连接器”的部件,该部件能有效解决原有问题,降低安全风险,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并且超出同型号管道相关打压试验标准,《一种水暖管道抱卡防脱固定件》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在中海实业“五小”评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该研发在中国日报与海油报中刊登。

为保障楼宇内人员在使用卫生间时的安全,她带领团队在卫生间内安装安全报警功能的智慧卫生间系统,若有人在卫生间内出现身体不适等紧急情况,可以紧急按动报警按钮,一旦触发报警,现场就会出现声光报警,附近人员可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救援,同时管理人员手机端APP上也能收到告警信息,以保障紧急情况下可第一时间进行救援。此项《一种卫生间管理系统》荣获国家专利。

为保障楼宇内人员在使用电梯时的安全,她带领团队在电梯内安装电梯智慧管理系统,从维保管理、数据分析、实时监控、事件报警等方面有效降低或消除电梯的相关安全隐患。维保人员在系统中制定维护计划,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计划进行维保,如果出现逾期未检修的情况,系统将给管理人员告警提醒,有效地监督了维保人员的真实作业痕迹,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电梯智慧管理系统具备远程实时观察电梯内影像的功能,如果电梯内出现人员行为异常,系统经过AI分析,可判定乘梯人员或电梯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判定存在困人,可以第一时间告知管理人员和维保人员,以便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同时客服人员可以远程与被困人员进行视频通话,有效安抚被困人员的情绪,避免出现二次伤害或误操作的情况。

陶琳组织全楼疏散演练

三、夯实基础,稳固安全根基

物业人员岗位多样,工作环境与内容各异,为确保安全,陶琳牵头编制岗位风险告知卡,明确各岗位风险,如工程维修岗位的风险告知卡会指出,在电气维修时,有触电、短路起火风险,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高空作业时则面临坠落危险,必须系好安全带、做好防护措施;保洁岗位的告知卡会说明,清洁湿滑地面若警示标识设置不规范,易导致他人滑倒摔伤,使用清洁剂若未做好防护,可能造成皮肤、呼吸道损伤等。通过岗位风险告知卡,让物业全员清晰知晓各自岗位潜在风险,从而增强安全意识,规范工作行为,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建立员工和承包商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其血压、血糖等基础健康指标数据,定期安排健康检测,及时掌握人员健康动态。同时,进行全面的基础病排查,尤其是对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工作安全疾病的人员重点关注,对突发疾病起到风险前置管控。

陶琳坚持安全源于细节、源于基础、源于常态。连续三年邀请属地派出所警官进行防恐知识培训,加强员工和驻厦保安队防爆器材使用、团队协作能力、个人防护等专业技能提升,增强员工队伍对“涉恐”情况的应对突发能力;并多次邀请属地消防员对驻厦人员进行消防专业知识培训,提升驻厦人员对消防设备的实操能力和火险突发的应急处置能力。利用“午间大课堂”形式讲授安全知识和安全案例,进行安全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项目内各班组利用班前会时间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消防知识培训,开展预案研讨、安全教育。结合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安全宣传咨询日等一系列活动,推动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陶琳作为基层楼宇安全管理的实践者,她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构建起“智能防控-精准治理-韧性保障”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主导研发的《一种水暖管道抱卡防脱固定件》有效延长了管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一种卫生间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分析人流量、空气成分,具备远传报警功能,一旦使用者出现身体不适,可以通过按钮进行呼救,还包括漏水等报警功能,可在应急上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工作。2项均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利用AI智慧管理系统实现电梯困人救援响应提速;创新编制32项《施工管理手册》与岗位风险矩阵,实现所负责的商务楼宇16年零事故;建立健康档案预警机制,对突发疾病起到风险前置管控,以“预案演练-智能监测-分级管控”全流程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建筑领域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