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承炳-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广宁街道办事处

发布日期:2024-09-04 10:20 来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字体:


汪承炳,男,197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广宁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办公室职员,负责应急管理防汛工作14年,曾获2020年“水务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度、2023年度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突出贡献个人,2022年度、2023年度优秀街巷长等荣誉称号。汪承炳一直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奋刻苦,精通业务,敢抓敢管,对急、难、险、重的工作勇挑重担,及时排除和化解工作难题。他与雨为令,奋战在防汛一线,参与修订了广宁地区防汛工作方案、防汛抢险预案、麻峪地区防汛遇险迁移预案,负责隐患排查、抢险物资储备,抢险队伍管理等内容,为广宁地区平稳度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着眼于严,压紧压实防汛责任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既考验了街道防灾救灾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能力,也检验着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务必要常怀忧患意识。时刻敲响防范风险的警钟,筑牢防汛救灾的“精神堤坝”。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广宁地区防汛工作,汪承炳每年都会制定当年防汛工作计划,分析地区防汛形势,在汛期应对、迁移预案、转移安置、抢险队伍等各个环节进行内容的修订和梳理,组织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把各项防汛责任落实到人,使地区防汛工作朝向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发展,也为广宁地区防汛工作的决策部署提供保障。

汪承炳组织人员清掏积水点

二、着眼于细,落实好各项防汛措施

一是开展隐患排查。汪承炳把防汛工作做在前。汛前,他亲自深入防汛最前沿,对山区、河道、地质灾害点、低洼院落、积水点等隐患点进行排查,及时建立台账;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方式,模拟训练场出现堤防险情,检验接收指令、方案磋商、快速集结、现场抢险等全环节全流程响应;组织辖区应急小分队开展设备调试应急演练,确保汛期各个环节畅通。

二是预警响应机制。他通过建立街道防汛工作群,及时做到上传下达防汛指令,确保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达到基层。同时,汪承炳充当地区防汛工作的联络协调督导,与辖区企业、物业、保洁等单位抢险队伍建立沟通协调联络机制,做到队伍、物资装备互联共享、相互支撑、快速联动,最大程度形成应对合力。

三是物资准备到位。汪承炳制定应急防汛物资管理制度,定期对防汛物资进行盘点,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在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

四是宣传动员到位。汪承炳利用“5·12”防灾减灾日、防汛主汛期等节点,采取线上宣传、悬挂横幅、发放宣传画册和张贴“致居民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开展防汛减灾宣传活动,进一步做好群众引导,提高辖区群众防灾避险应急能力,为筑牢广宁地区全民“头脑防火墙”凝心聚力。

三、着眼于快,勇当防汛急先锋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2023年7月31日,永定河防汛工作群提示三家店拦河闸将提闸泄洪,流量由1980m3/s调整至2510m3/s,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情况紧急。汪承炳第一时间向主要领导汇报,并赶赴麻峪村平房区现场察看实际情况。当时永定河石景山段水位上涨明显,河水倒灌进麻峪地区,地势低洼的红房子受灾最严重,居住在这里的群众需要紧急转移。为了快速转移滞留人员,他与同事一起开展地毯式排查,顶着水的阻力向前行走,朝每个屋里喊,有没有人,赶紧撤离到安全地方。麻峪红房子地区,年纪大的独居老人较多,为了防止老人在转移中受伤,洗澡盆也成了转移工具。还有在排查中发现有老人不愿意撤离,汪承炳经过动员做通工作,妥善安置好独居老人。

汪承炳参与麻峪村平房区人员转移

洪水退去后,汪承炳又投入到灾后恢复工作中,汛期河水倒灌进村,村内大量淤泥堆积,红房子地区尤为严重,堆积厚度达40公分。险情解除后,为了让居民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广宁街道有序组织开展清淤除障、消毒消杀、堆物堆料清理等汛后恢复工作。

汪承炳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到工作中,在防汛救灾第一线,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不畏风雨,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冲锋在前,在应急抢险、隐患排查、人员转移安置、灾后恢复等方面发挥模范先锋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

关闭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