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门头沟分局
张凯
张凯,男,198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门头沟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凯分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科(矿产资源管理科)、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所,协调规划和自然资源执法队工作。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应急管理工作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扎实做好防汛救灾抢险工作
门头沟区作为全市唯一的纯山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针对门头沟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张凯加班加点紧盯重点时段、重大隐患、重点区域,全力以赴应对汛前各项工作,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城市不看海、财产少损失”的工作目标。张凯带领修复科、市灾防所、市规划国土所同志们高标准高质量查明全区各类地质灾害隐患1330处,尤其是200个威胁居民的隐患点。在“23·7”海河流域性特大洪灾期间,张凯坚决扛起政治责任,24小时待命地质灾害应急,面临重大灾害考验及时调度、指挥有序,密切关注雨情,随时掌握受灾情况,详细询问和记录每一项数据,不间断对受灾严重的妙峰山镇、潭柘寺镇、龙泉镇进行紧急排查。7月28日,雨已连续下了4天,张凯已于几天前组织发布了3次转移群众的通知,在紧锣密鼓的安排下,全区已转移群众3722人,并紧急向各镇街、公路、文旅等单位发送《应对极强降雨应急预案》,要求各单位加强做好极端强降雨天气应对准备工作。29日中午,暴雨更加凶猛,张凯当即决定必须尽快发布预警,18时门头沟区发布72小时橙色预警,31日升级为红色预警。8月1日,全区持续红色预警中,张凯带队沿草甸水村泥石流沟和崩塌隐患点、平原村泥石流沟、潭王路兴阳线崩塌易发路段一路开始排查。他通过市规自委视频会请求支援,市地勘院派出32名专业调查人员,与分局组建了一支47人的调查队,从城区、到浅山区、再到深山区,100余行政村的600余处隐患全部排查完毕。直至8月15日,张凯连续近300个小时夜以继日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确保全区地质灾害调查圆满结束。在大灾面前,他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将地灾的防治工作和当前的灾后重建工作紧密结合,确保不因次生灾害亡人、伤人,为下一步灾区重建提供数据支撑。
张凯和同事开展雨后排查
二、加强应急安全机制体制建设
一是建立预警协同机制,为确保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开展,张凯认真研究部署防汛减灾工作,未雨绸缪制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门头沟分局2023年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分工协作、联防联控、科学谋划、精准防控地质灾害的工作机制,及时发布门头沟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7期,完成1330个地灾隐患点情况摸排,并及时通报区应急局、区公路分局等相关单位前往隐患点转移群众3722人,为防洪减灾夯下坚实基础。二是坚守值班值守制度,张凯时刻绷紧防灾这根弦,积极完善汛期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和值班人员值守制度,保障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接到降雨预报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时,各重点部位提前布控、现场值守,同时,加强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信息的收集,全力以赴做好极端强降雨天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张凯(左一)开展地灾隐患排查
三、大力开展工程除险
张凯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他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治理“生命工程”,实施了17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治理了5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的实施在几次强降雨中,有效发挥了防灾减灾的功效,获得了属地老百姓的好评。“23·7”海河流域性特大洪灾后,他大力实施“地质灾害隐患除险攻坚”,对44处存在较高风险的居民点地灾隐患迅速完成除险。
四、提高全区韧性水平
灾后,张凯从海河流域“23·7”特大洪水灾害灾情影响分析入手,深化对“水过程”“自然过程”的认识,树牢系统观念、底线思维,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角度出发,强化沟域、流域为规划单元综合统筹,全力配合做好灾后重建规划工作的科学决策支撑和技术指导。在应急保障方面,推动平急两用设施建设,统筹考虑服务功能和自然灾害防范应对需求,满足紧急条件下居民转移安置、生活救助功能,协助提高村庄韧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