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近期,市应急局会同市相关单位对2024年9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形成结论如下:
一、2024年9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
综合判断,9月份本市自然灾害风险较7、8月份明显降低,仍需关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和风雹灾害风险,以及降雨、大风等天气影响。
(一)气象风险形势分析
9月份,预计本市降水量比常年同期略偏多,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
(二)洪涝灾害风险形势分析
结合往年同期洪涝灾害情况和气象预测,9月份仍处于汛期,分散性、局地性、短历时强降雨天气多发、频发,洪涝灾害风险仍然存在,要加强防范极端强降雨造成的山洪灾害、局部积水滞水等。
(三)地质灾害风险形势分析
根据地质灾害多年发生规律,9月份地质灾害发生数量较6—8月明显减少。但今年前期降水偏多,土壤含水量高,9月份地灾害风险仍不容忽视。需注意防范降水、大风、人类活动等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为山区道路沿线、居民房前屋后、部分景区、泥石流沟及采空区等。中秋及十一假期临近,前往山区游玩的游客增多,需重点关注景区和道路沿线落石;强降雨天气,注意防范泥石流。
(四)风雹灾害风险形势分析
根据历史灾情统计,9月份,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风险仍然较高,对市民生活、城市运行、建设施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影响较大,雷击、高空悬挂物吹落、建筑屋顶掀翻、房倒屋损、树木折枝倒伏、农作物被毁等风险较高,影响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防范工作措施
(一)持续开展风险会商研判。加强多部门联合会商研判,重点针对大风、强降雨等天气加强监测预报,高度关注气象、灾害体与威胁对象变化,结合实时雨情、水位、流量等监测,做好分析,提前优化灾害救援力量分布和资源配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
(二)持续做好风险管控。水务部门持续做好监测预报预警。完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及时发布洪水、城市积水内涝、山洪灾害预警信息。持之以恒做好应急值班值守工作。确保值班人员“在岗、在职、在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置,全力以赴做好洪涝灾害防御工作。规自部门主动发挥地质灾害专项分指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的作用,提前谋划部署,组织文旅、交通、乡镇开展地质灾害应对工作。群测群防员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继续推进地灾治理项目实施,严把工程质量和安全,落实汛期施工安全措施,加快组织项目竣工验收。交通部门督促各道路管养单位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加强道路基础设施灾害风险巡查排查,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城市管理部门加强巡查检查,保障各类户外广告设施安全运行。组织做好地下管线专项分指各项防汛工作,确保管线设施安全度汛。文旅部门加强中秋节假期景区安全管控,全面压紧压实防汛责任。加强极端天气安全管控,分级分类做好景区管控工作。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涉开放水域景区防溺水要求。
(三)强化汛期应急值守工作。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压实值班值守工作责任,严格落实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加强指挥调度,保障通讯联络畅通,确保值班人员“在岗、在职、在责”。各区和有关单位加强突发情况信息收集和报送,不断提高信息报告的时效和质量,妥善处置辖区和相关领域险情、灾情和舆情,全力以赴做好洪涝灾害防御、地质灾害及大风等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