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军-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
廖海军,男,1971年6月出生,九三学社社员,现任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地灾运维中心主任,先后负责承担过房山、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海淀、昌平6个区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服务。他还参与北京市地灾防汛、地灾应急、地灾排查和地灾监测预警、地灾监测设备维护、突发地质灾害监测站建设、突发地灾应急调查和排查规范编制等公益性地质工作,成功处置数十起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在2023年“23·7”等多次强降雨期间及雨后承担地灾应急调查排险等重要任务。他始终奋战在地质灾害的最前线,带领技术人员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为首都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作出巨大贡献。
一、舍小家为大家,地灾应急的无私奉献者
2022年清明节假期,廖海军正准备和家人外出时,手机铃声急促响起,电话里传来市规自委昌平分局领导焦急的声音:“廖总,实在不好意思在节假日打扰您,但是流村镇长峪城村旅游登山步道发生了崩塌灾害,湖边唯一的木栈道已经被崩塌落石堵住,节假日出行人员很多,景区人员在现场也不敢贸然处置,请您安排人员到现场给指导一下。”灾情就是命令,廖海军立即答复:“请您不要着急,我马上去单位和同事开车过去,大约一个半小时后到达现场,请您先让现场的人员封闭道路,在崩塌灾害发生路段拉上警戒线,竖立警示牌,严禁闲杂人员靠近,暂时不要施工清理坡脚堆积物,防止发生二次灾害!”
随后,他立即换好工作服,和同事一起紧急赶往崩塌灾害现场。到达现场后,他发现水库边的木栈道已经被崩塌巨石砸断,散落的石块将木栈道完全堵住。在详细调查了地层的岩性、倾向、倾角及岩石的节理、裂隙后,廖海军判断该高陡边坡仍存在发生崩塌的可能,建议对该段栈道进行封闭,选择开辟新的登山路线,后期必须开展工程治理或改道,以免对游客造成伤害。完成应急调查工作以后,他又沿登山步道拾阶而上,对长峪城登山步道沿线所有的崩塌隐患进行排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建议。
像这样在节假日或周末放弃休息,开展地灾应急调查工作的事件二十年来数不胜数,但是廖海军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他知道,身为应急人应当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廖海军(右一)在昌平区长峪城村登山步道开展应急调查
二、未雨绸缪,舍生忘死的急先锋
2023年7月12日尚未进入主汛期,廖海军便和同事们严阵以待,带队分三组对昌平区所有县级以下54条村道的104条道路沿线的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进入主汛期后第一次降雨开始,他严阵以待,带头在昌平分局应急值守,对重要隐患点进行现场排查。为了应对主汛期强降雨,7月26日开始,廖海军会同区文旅局及安全、水务等相关部门对全区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旅游景区进行全面排查,沉着应对本轮降雨可能带来的地质灾害。
廖海军在昌平区流村镇韩台村开展应急调查
三、风雨无阻,地质灾害的侦察兵
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暴雨来袭,昌平区流村镇王家园水库降雨量创北京140年最高降雨记录,流村镇多条山区公路损毁严重,南雁路沿线5个村水、电、路、通信全部中断!廖海军带领昌平应急分队在昌平规自分局协助生态修复科统计各乡镇、各村险户转移人员等各类数据,电话了解雨量较大村庄的实时情况,专人在线紧盯监测预警系统监测数据,统计实时降雨量、土壤含水率等监测数据,协助分局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等各项工作。他白天忙于应急调查、隐患风险排查,晚上熬夜整理资料到深夜2、3点,连续一周每晚的休息时间不足三个小时。
由于门头沟区109国道已被洪水冲毁、淹没,S219南雁路成为进入门头沟雁翅镇、清水镇及斋堂镇的唯一生命通道。8月2日清晨,昌平规自分局委派他作为地灾应急技术专家,在公路分局开展的南雁路应急通道推进工作中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抢通“生命通道”24小时不停息,为了尽快完成南雁路应急通道推进工作,他独自一人越过施工段,冒着一侧山体可能随时崩塌、另一侧可能掉落湍急河水的危险,沿着河道徒步两个多小时,翻越重重障碍,查看临时道路沿线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路段和沿线村庄居民点灾情险情,为当晚应急通道施工作业争取到最短时间。
昌平区8个镇780处台账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地灾隐患点都刻在他的脑海中。正是由于他日常工作作风扎实,对辖区地灾防治工作常备不懈,未雨绸缪,全区没有一起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的事件发生。就是这样一位敢打硬仗,野外工作经验丰富的地质灾害侦察兵,风雨无阻的逆行者,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冒着生命危险,在野外一线连续奋战近一个月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排查工作,为首都地灾防治工作作贡献,守护山区人民的万家灯火,践行百姓生命至上的最高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