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研究院参加2024年中国公共安全大会
近日,市应急研究院课题项目组成员赴安徽省合肥市,参加了由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公共安全大会。会议邀请了范维澄、彭苏萍、苏义脑、殷跃平等10多名院士进行开幕致辞与演讲;设立减灾与应急管理国际、应急管理、石油化工、灾害事故调查、风险与韧性、城市道路与地下空间安全等20多个主题论坛;举办展览面积2.3万平方米的公共安全科技与产业博览会,包含城市生命线安全、数据与网络安全、低空安全等5大应用场景。
院士报告中,范维澄院士分享了安全科技与教育的最新进展,展示了公共安全领域的创新发展动态;彭苏萍院士关注城市及地下工程安全隐患,深入探讨了探地雷达技术在风险排查中的应用;苏义脑院士从能源安全出发,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分享了认识与思考;其他院士在自然灾害预警、灾害防控、地质灾害等方面做了精彩演讲。主题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们分享众多研究内容与成果。例如,在韧性与风险论坛中分享关于国际航运与口岸系统韧性评估,包括航运网络、多式联运、海关口岸等方面;在灾害事故调查论坛中分享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灾害事故调查评估中的应用,给予增强核事故风险意识、加强核应急力量建设等5条启示;在应急救援论坛中基于社会救援力量的数量多、分布广、领域宽、增长快、规模小、能力弱等特点分析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现状、挑战与进路。通过参加本次大会,项目组加强了对公共安全领域、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认知。
一是拓宽知识边界,深化安全应急知识体系。安全范畴广泛,不仅囊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领域,还延伸至海洋安全、人员智能防护等多个维度。每个领域都蕴含着独特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作为公共安全领域的从业者,需要保持持续学习的热情,不断拓宽知识视野,精进专业技能,从而为应对各类公共安全事件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在应急领域的融合应用。主题论坛报告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尚显不足。大会20余个论坛涵盖450多个报告,涉及大模型、数字孪生等前沿人工智能技术的数量不足60个,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价值未充分发挥。本次论坛中,专家们分享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重点主要关注构建数字场景,缺少灾害发生时受其它因素影响造成的灾害发展趋势的多种预判,降低该技术预测功能的使用范畴。我们认为,应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应急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并着力强化该领域科技支撑力量。
三是注重同类功能应用的多场景整合设计,强化应用系统的综合效能。参观展览时,关注到智能监测预警等应用虽各具特色,但普遍存在功能重叠、缺乏协同等问题。特别是当多灾害并发的情境下,由于单一系统只关注特定任务,忽略了灾害之间的相互影响,局限性尤为凸显。应探索加强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逐步推动应急管理应用系统的全面覆盖、高效协同,以实现更加完善、高效的应急管理。
下一步,市应急研究院课题项目组将深度消化吸收会议内容,提升前沿技术在应急领域的应用,切实推动研究成果的实际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