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以下简称“人影中心”)为市农业农村局直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于1990年成立,以防雹减灾、农业抗旱和人工增水作业为重点,在保障首都圈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和增产丰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获“全国气象工作先进单位”,获集体嘉奖3次。
长期以来,人影中心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和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干事创业;在市委市政府、中国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胸怀国之大者,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工作大局,在重大国事活动人影保障服务方面屡立新功,多次受到中央、北京市和中国气象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服务支撑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集体合影
一、政治性——把准政治站位,牢记初心使命,圆满完成首都重大活动保障和人影安全管理任务
坚定政治信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思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加强人影安全管理,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首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建章立制,推进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结合首都人影安全工作实际,制定并持续完善《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应急预案》《北京市森林火灾和大气污染人影应急保障预案》《人工影响天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人影中心业务值班应急处理预案》《人影汛期服务保障应急预案》《北京人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修订印发《人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地面)》《废旧装备及弹药管理办法(试行)》《地基烟炉管理制度》等;动态细化“人影中心安全维稳工作隐患和风险点台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项硬措施和各项防范工作,强化人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和各类安全应急工作,持续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二、创新性——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联防联动,以应急管理举措全力筑牢安全生产坚固屏障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上下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建立“部门分工落实,属地化负责,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的人影安保工作机制,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全力配合,将人影作业安全保障纳入属地政府的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农业农村、公安、安监、交管、气象等多部门对人影安全生产的常态化联防联动工作机制。
加强安全检查,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全市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精神。加强重大活动专项检查,联合中国气象局人影中心及市农业农村、治安、应急等部门对延庆区人影作业点开展安全抽查,对作业飞机的维护状态、机载设备、人员资质和保险、军民航协调、应急预案等进行实地检查并就存在问题强化整改,确保冬奥人影保障安全作业。加强行业重点检查,以“四不两直”方式对站点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应急预案制定、培训以及年检情况等进行检查。
加强安全检查
三、典型性——坚持“两个至上”,强化责任担当,以防汛救灾实际行动守护首都安澜
坚持把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结合人影工作实际,科学制定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方案,切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近三年,人影中心获集体嘉奖三次,获个人嘉奖24人次。在我市“23·7”极端强降雨应对工作中,人影中心迅速响应上级指挥调度,传达落实上级单位防汛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全体人员第一时间进入特别工作状态和I级应急响应状态;单位主要负责人黄梦宇同志以身示范、靠前指挥,带班领导、业务首席及业务值班主副班人员全程在岗在责:人影中心充分发挥云微物理探测优势,联合气象部门创新构建“观测-人影-模式-预报”思维互动,积极组织外场特种观测设备全程加密观测,对强降雨云系跟踪监测,及时分析、制作、发布数据产品,为气象预报部门提供云降水特征综合分析结果,有效助力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精准预报和气象防灾减灾预警服务。同时,通过微信、IP电话、视频监控系统等多手段密切关注全市人影作业点降水实况、设备设施和人员状态,督促、指导加强作业点安全隐患排查和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和人影特种设备设施稳定运行。6名同志获市气象局“23·7”极端强降雨气象保障服务优秀个人通报表扬。出台《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播雨”减灾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确定3个人影作业站点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24个人影作业站点纳入灾后重建升级改造。推进基础业务建设,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保障服务能力。
四、业绩性——保障农业生产,助力生态修复,以防雹增雨抗旱成效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抢抓增雨时机,为保障粮丰农稳注入“硬核”力量。面对2023年6-7月华北区域连续高温干旱的严峻形势,人影中心开展专题天气会商并发布作业指导产品;在7月11日—13日出现的降水天气过程中,人影中心抢抓有利时机,制定空地联合作业方案,动用全市6个人影作业区、270人的作业力量,持续42小时开展增雨作业,累计作业影响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有效缓解了全市旱情,为农作物生产撑起“保护伞”。人工增雨作业有关工作信息被市政府办公厅“昨日市情”采纳3期,获市政府主要领导殷勇市长“及时,有效”的批示肯定。
开发云端活水,为修复生态环境提供有生力量。人影中心积极落实北京市自然灾害防治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任务,全年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700余次,累计作业影响面积约12.54万平方公里,初步估算增加降水约1.67亿吨,防雹保护面积约3484.75平方公里;取用“空中水库”,及时补充生态用水,为水库补水增容、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气象支撑。做到了“将冰雹化为细雨,让甘霖润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