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消防救援支队良乡消防救援站
北京市房山区消防救援支队良乡消防救援站建于1998年8月,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救民于水火为己任,年均出警700起,稳步推进火灾防控、应急救援、为民服务等各项工作,实现了火灾形势和队伍管理双稳定,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获得“2023年北京消防救援总队先进党支部”“2023年北京市青年文明号”称号。
北京市房山区消防救援支队良乡消防救援站集体合影
北京90%的石化企业坐落在房山区,良乡消防站时刻面对着石化事故的考验。2023年2月15日,一辆满载着丁二烯的槽罐车在城关街道发生侧翻泄漏事故,消防站到场后冷静处理,紧急疏散人群,指挥员带队连续三次进入核心泄漏区实施侦查检测,使用屏风水枪不断隔离稀释,用泡沫枪对泄露区进行冷却覆盖,经过数个小时的惊险战斗,最终成功进行转移处理。
一、“23·7”特大暴雨勇救援被困村民
2023年7月29日以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市房山区各地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肆虐的强降雨,搅起滚滚洪流,7月31日上午,良乡消防站接到报警称青龙湖镇大石河文水站有人员被困,站长於勇带领2车11人赶赴现场,经侦察现场洪水湍急,水文站被洪流团团包围已然成为一座孤岛。洪流最窄处都有10多米,最宽处已达30米,21人被困,其中有5人被困在院墙上,随着水流不断冲击,院墙随时有垮塌的风险,现场情况十分危急!於勇站长作为现场指挥员,他冷静细致地观察现场环境,在监测洪水流速、深度等实地信息后,决定采用横渡激流的方式展开救援!制定出“横渡激流-固定锚点-架设生命通道”一套营救方案。在增援队伍的配合下,队员们固定好锚点,架设紧绳系统搭建起“生命通道”,帮助老人穿戴好救援装备,成功将5名被困在院墙上的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紧接着一鼓作气,使用橡皮艇将其他16位被困人员救出。
暴雨中救援被困村民
二、冒险挺进深山,寻找失联村庄
2023年8月3日,受暴雨影响,房山区仍有部分乡村断水断电,处于失联状态,尤其是在霞云岭、史家营、十渡等地,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势险峻,道路艰险。为了尽快联系到失联村落,在支队的统一指挥下,良乡消防站於勇站长带领由6名党员组成的突击小队,早上七点出发,携带卫星电话、干粮和水,靠着一张纸质地图前往史家营金鸡台村。金鸡台村三面环山,进出只有一条村道,由于洪水冲刷,道路早已不复存在,突击小队不得不翻越山岭,利用手中的消防斧、探杆等工具开辟道路,艰难前行,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仅十公里的山路便走了四个小时,然而距离目标村庄还有二十余公里,前方是一处断崖,是冒险前行,还是原路返回呢?於勇鼓励大家说:“同志们,咱们很辛苦,但是困在山里的乡亲更是盼着咱们救援人员的到来,只要咱们到了,就是他们的定心丸,咱们咬咬牙接着前行!”凌晨2点多,支队指挥中心终于传来突击小队卫星电话的声音:“报告指挥中心,良乡突击小队已经到达目标村庄,经核实,无人员伤亡,急需应急食品和水。”所有人一阵欢呼,经过十余个小时的艰苦跋涉,失联的村庄终于打通了!
冒险挺进深山,寻找失联村庄
三、雪夜紧急救援,营救5名学生
2024年2月20日下午,5名学生攀爬猫耳山过程中迷失方向,被困深山,凭借微弱的信号向119报警求助,猫耳山海拔近1300米。5名学生上山时,天气条件尚可。下午4点左右,雪越下越大,发觉前方无路后,5名学生尝试了很多种办法但都无果。天色渐暗,气温降至零下十余度,5名学生沿着悬崖坡寻路,最终因体力不支、饥寒交迫停下了脚步。
雪夜紧急营救5名学生
良乡消防救援站作为第一批到场力量,携带山岳救援、夜间照明、应急通信和无人机等装备和防寒保暖衣物前往救援。到海拔600米以上,路上都是灌木丛、树枝,就算有路,也被积雪盖掉了。队员们只能一边用手锯开路,一边用绳索系统相互扶持前进。山上水汽很大,加之雪越下越大,消防队员连续搜山7个小时,翻过两处悬崖断壁,仍未发现学生,这时候队员们衣服早已湿透,体力也已经透支,继续搜救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但在零下十余度的深山里,被困的5名学生一旦失温,后果更是不堪设想。队员们咬紧牙关,手脚并用,最终2月21日凌晨2点在一处悬崖坡发现了5名被困学生。至2月22日凌晨1点,经过30个小时的极限救援,被困5名学生全被安全转移到临时搜救指挥部。救援任务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