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日期:2024-12-13 13:19 来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字体: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2002年12月,是朝阳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导中心,承担着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预防与控制,开展疾病监测预警与流行规律研究;承担全区传染病疫情溯源和调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疫情应急处置;开展公众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监测、干预与评价;同时还肩负着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任务;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的应用性科学研究。近年荣获“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等荣誉称号。

2020年2月10日,国家领导人到朝阳区疾控中心调研并指出,要把全国疾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来抓,加强各级防控人才、科研力量、立法等建设,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在区委、区政府、区卫健委的领导下朝阳区疾控中心从多方面不断强化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集体合影

一、冲锋在前阻击新冠病毒扩散蔓延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朝阳区疾控中心在区政府、区卫健委的指挥领导下,联合有关部门与单位,积极开展防控工作,制定并持续修订完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年疫情期间,朝阳区疾控中心百余名核心流调队员,指导本区多年培训演练建立的500人社区流调队伍,形成流调处置核心力量。在此基础上,又针对各街乡由街乡及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基层辅助流调队伍共计1000人进行培训,形成了“专群结合”的流调队伍。24小时部门联动,边协调、边调查、边处置,斩断多条疫情传播链。

截至2022年12月底,累计调查处置本地确诊病例8361例,本地无症状感染者19732例,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316例,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315例;累计管理密接260026例,次密58976例;累计划定风险区域5008个,涉及85.4万人;累计电话追访69871条人员落位信息;累计完成578293平方米消杀。累计完成143241件样本核酸检测、3865件样本血抗体检测。累计设立1253个接种点,培训人员1700余人次;累计派出3108人次,现场督导接种点1729家次、视频督导3048家次,全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1617896剂次;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市民知信行能力,微信累计发送图文1571篇,微博累计发送信息4244条;累计响应咨询电话599439人次。

二、勇挑重担圆满完成冬(残)奥保障任务

2022年4月,随着冬奥签约驻地酒店保障人员陆续移出,朝阳区承担的为期9个月的冬(残)奥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保障期间,朝阳区疾控中心严格按照冬奥组委部署,制定《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冬奥保障工作方案》,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一办十一组,明确了工作职责。运行前以及运行期间抓重点,疏堵点,解难点,圆满完成冬(残)奥保障工作,做到五个不发生,实现了闭环内无人传人疫情发生。

正式活动前严格按照奥组委下发文件要求落实各项防疫指导工作,指导酒店制定“一店一策”,共为酒店制定了12套方案、流程参考。分两批组织冬奥保障公共卫生人员共计178人开展冬奥保障公共卫生人员业务培训,提升驻会保障能力。对区文旅局提供的69家酒店多次踏勘,对酒店员工进行集中防护和消毒知识的培训,细致解答防疫问题,对闭环管理、阳性客人处置、通风消毒、核酸采样、垃圾转运等关键问题进行指导。共采集检测签约酒店、场馆等场所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监测以及病媒生物危害因素监测样品550件,经实验室检测结果均合格。针对高危人群6063人次采样检测诺如病毒。

活动中共承担“3+8+5+N”个点位防疫保障工作,切实保障开闭幕式、火炬接力等防疫工作。一是落实人员健康管理,完成中高风险人员排查累计57.7万人次,健康监测279.9万人次;累计异常2469人次,累计人员核酸检测179.9万人次;累计新冠加强针接种20037剂,流感疫苗接种2379剂;开展诺如检测累计9099人,累计检出阳性25人次,并规范处置。二是强化环境监测,开展环境核酸检测累计46.8万件次;场馆、酒店累计消毒面积累计11121.7万平米;累计开展病媒生物监测13848个点位。

圆满完成2022年冬(残)奥保障工作

三、主动请缨支援门头沟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2023年7月底,北京市持续遭遇强降雨天气,给市民生活和出行带来严重影响,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为贯彻北京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疾控队伍卫生应急作用,朝阳区疾控中心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向北京市卫健委申请支援灾区卫生防疫工作,获批后迅速组建洪涝灾害后卫生防疫应急队,奔赴门头沟灾区开展卫生防疫支援工作,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彰显卫生应急队伍的责任和担当。

8月4日至8月23日,朝阳区疾控中心卫生防疫应急支援队共计两批23名队员先后奔赴门头沟区进行灾后防疫工作,累计工作20天。派遣2名应急队员进入深山区摸清灾后卫生状况;针对11处临时安置点持续开展巡查指导,出动111人次,调查处置2起安置点聚集性疫情;指导门头沟12家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上报工作;于87个村镇点位采集水样250件;于29点位安放102盏诱蚊灯、100把鼠夹;于1个村镇点位进行消杀;对11家学校及托幼机构进行开学前专项督导;撰写、审核《安置点巡查指导组工作日报》16期;撰写《洪涝灾害应急事件调查处置指南》1篇;撰写《门头沟洪涝灾害后卫生防疫工作计划》1篇;撰写《门头沟区军庄镇京西健康驿站临时安置点风险评估报告》1篇;撰写《门头沟区临时安置点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报告》1篇;撰写《临时安置点巡查指导阶段性工作总结》1篇;撰写《门头沟支援快报》20期。朝阳区疾控中心卫生防疫应急支援队在灾后防疫一线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及技能,充分履行疾控人员使命担当,充分发扬“不畏艰险、奋勇当先”的朝阳疾控精神,全力以赴配合兄弟单位共同筑起保卫人民百姓健康的“铜墙铁壁”。

8月23日,朝阳区疾控中心卫生防疫应急支援队圆满完成支援任务,平安凯旋。并通过与门头沟疾控中心持续强化业务联系,巩固支援成果。本次灾后支援工作体现出朝阳卫生应急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辱使命,不忘初心,充分发扬了排除万难、坚忍不拔的顽强作风。

应急队伍驰援兄弟区彰显朝阳担当

四、立足长远持续强化公共卫生应急队伍

为了更好地应对包括新发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共安全可能造成的危害,朝阳区不断探索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区域化管理的建设方向,在全区成立北片区、中北片区、中南片区、南片区4个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站,逐步完善以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公共卫生单位为专业支撑,以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站为片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层处置力量的三级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网络,实现朝阳区“片区化”“网格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聚焦卫生应急队员能力提升,以片区为单位,在片区内培训演练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2023年6月,朝阳区疾控中心承办由朝阳区总工会、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公共卫生应急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从辖区44家参赛单位425名公共卫生应急队员中筛选出公共卫生应急专业岗位上的“朝阳工匠”,形成了很好的示范效益。队伍建设的持续投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3年和2024年,朝阳区疾控中心与区域其他公共卫生单位联合组队,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卫生应急演练暨知识技能大赛第一名。

在做好本区域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同时,朝阳区疾控中心还聚焦区域发展大局,为将卫生应急工作融入京蒙协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中,2024年7月11日,朝阳区疾控中心联合内蒙古察右后旗和河北省容城县公共卫生应急队伍齐聚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组织开展肺鼠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合应急演练暨鼠疫监测培训。

关闭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