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236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发布日期:2024-12-11 16:10
【字体:

李远方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提升首都应急抢险救灾能力”的建议收悉。我会同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市科委等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发智慧化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提升京津冀应急物资预警调度效能方面

近年来开展的工作在应急指挥调度方面,京津冀三地应急指挥中心,自2020年11月建立了常态化工作会商交流机制,三地应急管理部门每月召开一次视频会商会议,相互通报当月突发事件接报处置情况,分析研判下月公共安全形势。在应急物资保障方面,京津冀三地救灾和物资保障部门,自2019年11月建立了救灾物资协同保障机制,签订了协同保障协议。2022年10月,三地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印发了《京津冀救灾物资协同保障应急预案》《京津冀救灾物资协同保障联席会议制度》《京津冀毗邻地区救灾和物资保障互助合作指南》等制度性文件,每年联合召开一次救灾物资协同保障联席会议,并组织京津冀区域灾后应急救助协同保障演练。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搭建了《北京市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平台》,汇总录入了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应急物资资源信息,并组织了平台使用管理培训。市科委聚焦多灾种耦合情景应急物资动态调度应急物资动态统筹管理等科技需求,聚集科技优势资源,协同开展科技攻关研究不断提高首都应急抢险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科技支撑能力。

下一步相关工作思路:北京市应急局牵头,会同天津市应急局、河北省应急厅研究召开京津冀应急管理联席会议,签署应急管理工作备忘录及相关专项协同保障协议。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积极配合市应急局推进“一网慧治”联动指挥模块建设,打造应急联动调度“指挥台”,围绕城市各类应急突发事件指挥调度工作场景,整合应急、水务、交通、气象等部门指挥调度系统和数据资源,构建全市协同作战的联动指挥信息化保障体系,支撑市领导应急状态下开展跨部门调度和多端联动指挥。待相关业务系统建设完成后接入掌上“京智”,统一向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用户提供使用。

二、关于调整应急物资储备结构,优化首都应急物资储备品种方面

近年来开展的工作:机构改革后,市应急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瞄准“储什么、谁来储、怎么储”等关键问题,扎实推进本市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应急资储备(配备)品种与数量测算指导意见》等,初步构建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协作,统分结合、平战结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制。建立了本市应急物资保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印发了《北京市应急物资保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及工作规则》《北京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等,协调推动各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本行业、本领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品种与规模)需求。市水务局加强水利专业应急物资储备,拟编制《北京市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明确物资储备定额、储备品种、储备数量,落实“分级储备、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市商务局按照“政府委托、企业代储”原则与相关企业签订委托协议书,落实储备工作计划,持续做好生活必需品等政府储备工作。特别是在应对2020-2022年新冠疫情、“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日本核泄漏及排水导致的抢盐事件中,多次动态调整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在市场应急保供中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作用。

下一步相关工作思路:市应急局将发挥应急物资保障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对照《北京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协调推动市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和承担物资保障任务的部门,落实好2024年4月份召开的全市应急物资保障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有关精神,加快研究本行业、本领域应急物资储备品种与规模,统筹解决好“储什么”“谁来储”、“怎么储”等关键问题,系统规划、科学优化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力争到“十四五”规划期末,应急储备基本满足本行政区域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所需物资,并留有一定冗余。市商务、水务、粮食等相关部门,将继续做好政府储备工作,加强对在储物资的管理,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做到平时储得住、管得好,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三、关于改进应急物资供给侧生态,提高首都应急物资保障动员韧性方面

近年来开展的工作:市应急局、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部门和各区政府稳步推进安全应急产业发展,通过出台产业政策、建设创新载体、丰富应用场景、强化宣传推广等工作措施,培育了多个产业发展重点承载园区和一批安全应急领域龙头骨干企业,全力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2016年以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市应急局先后4次编制修订了《北京市重点安全与应急企业及产品目录》,为社会各界需求参提供考。其中,2021年版《目录》共收录北京地区综合型和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处置、安全应急服务等专业型安全应急企业156家单位、435种产品和服务,并向社会公布。2023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聚焦地震灾害、水旱灾害等应用场景,围绕监测预警、安全防护、救援处置等类型,征集梳理北京地区12家企业、63种产品,形成了北京地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业应急产品目录》。产品目录2023年汛期及时提供给重灾区有关部门,本市有关安全应急装备企业积极参与救援处置工作,得到地方政府高度认可。在完善政府应急物资采购机制方面,市应急局结合“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急物资紧急调拨的实际,及时修订了《北京市应急管理局采购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因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实施的紧急采购相关事项。

下一步相关工作思路:市商务局持续优化京津冀应急物资储备布局。我市现有生活必需品等政府储备库点77个,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及内蒙古等地。下一步将持续发挥应急物资储备效能,结合工作实际在周边省临时增加蔬菜储备点,优化储备库点布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统一部署,积极培育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含创建单位)和产业聚集区,优化安全应急产业区域布局,引导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目前,中关村丰台园、中关村房山园已完成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工作,正在等待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估。同时,打造京津冀安全应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汇聚中关村丰台园、中关村房山园、中关村怀柔园安全应急产业优质资源,联合津、冀地区制定安全应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方案和行动计划,有序推进集群建设,打造区域协作新亮点,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区安全应急装备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四、关于完善应急物资梯度储备,提升首都应急物资快速响应韧性方面

近年来开展的工作:为优化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布局,进一步提高储备物资应急保障时效,市粮食和储备局将救灾物资储备库前置到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地区,在大兴房山延庆区分别设置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在“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防汛救灾工作中,房山、门头沟区实现了救灾物资就近快速调运,极大提高了物资调运时效。市应急局在大兴区建立了市级防汛应急物资储备库,在昌平区建立了市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初步形成南北呼应格局。同时,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基层应急物资储备,指导区级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应急物资储备指导目录,加强灾害风险等级较高的街道(乡镇)和多灾易灾社区(村)应急物资储备点建设,不断提高基层自救、互救能力。

下一步相关工作思路:市应急局按照国家部委有关要求,正在研究推动房山区、昌平区分别建立区域应救援中心,打造应对重特大灾害事故的专业性应急指挥和综合救援基地,具备一体化指挥、专业化救援、实战化训练、模块化储备等功能,急时发挥靠前指挥、突击救援、综合保障等关键作用,平时为队伍驻防训练、物资储备管理提供重要支撑。同时,研究建立应急物资前置机制,根据风险等级、趋势研判和道路情况等,提前将应急物资前置到重点地区;加强与大型物流企业协调联动、应急演练,不断提升首都应急物资快速响应能力。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20246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