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596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发布日期:2024-12-11 16:00
【字体:

柳晓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应急管理二级成果转化、助力北京应急科技能力提升”的提案收悉。我们会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教委等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于5月28日下午与您和应急管理大学(筹)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促进应急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北京市应急科技水平,打造全国应急科技标杆城市问题。

市科委充分发挥北京创新资源密集、创新人才聚集、创新成果富集等优势,一方面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整体考虑和系统性部署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完善技术转移体系积极布局概念验证、中间测试等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平台,加大技术供需对接活动支持力度,合力推动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工作。另一方面,以科技项目的形式支持相关无人机、商业航天企业等提高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先进科技成果在防汛救灾中配合开展救援,以科技助力做好抢险救灾工作一线受灾群众搜救与生活物资保障工作

(一)推行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健全转化工作体系。一是持续推进高校院所完善转化制度体系。落实科技部等部委方案要求,推动中央在京重点高校院所落实《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关于收益分配、赋权改革、机构建设等制度条款,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推进10家央属单位和11家市属单位试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单列及贯通管理体系。二是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落实《北京市关于落实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推动33家试点单位在10个领域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三是强化市级联席会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我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议事协调机制联席会开展对各区、在京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评价。

(二)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增强转化基础支撑。一是完善概念验证平台建设。依托具备基础研究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聚集成果、人才、资本和市场等转化要素,营造概念验证生态系统,加速挖掘和释放基础研究成果价值的新型载体。2022年以来累计支持15家概念验证平台。二是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通过专项支持推动创新主体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强化技术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在北京转化落地。5年来支持的105家技术转移机构持续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在京落地,从业人员近1000人。

(三)完善应急体系,在防汛救灾中应用先进应急装备。2023年以来,北京部分地区出现了地质灾害、洪水等灾情,市科委支持无人机、卫星遥感应用等相关企业积极应用先进应急装备,助力防汛救灾。中国联通组建应急通信联合团队通过无人机应急通信系统,融合卫星链路,实现4G网络接入,可以支持最多1000名用户同时在线。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将TD550无人直升机、TD220无人直升机、TAQ20多旋翼无人机连夜装车,执行房山区通信应急抢通任务,提供应急中继服务。北京清航紫荆装备科技有限公司部署一架JZ550型号无人直升机挂载食品、饮用水、汽油和发电机等救援物资前往涞水县执行救援任务,实现物资精准投放。

下一步市科委将继续推动科技成果概念验证等相关工作,支持本市创新主体应用应急装备等成果,持续推广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支持高校院所等单位通过许可方式转化科技成果,授权中小微企业先行实施,形成面向未来的协同创新利益共同体。

二、关于促进应急管理大学“科-教-研-用”科技创新基地在副中心落地发展。

市教委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布局,聚焦北京市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灾害智慧监测预警、应急和防灾救灾类的装备生产和制造等方面,推动北京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高校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应急管理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设

推动北方工业大学加强北京市城市系统工程与风险治理专业智库基地、北京市城市治理研究基地建设,支撑服务北京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和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服务北京市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为北京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咨询等。推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围绕北京市危险化学品、城市加油站、石油库、医药化工生产企业等领域,深入开展科研攻关,与大兴区应急管理局、经开区城市运行局等政府部门以及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建设“安全与应急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

2024年市教委支持北京科技大学立项建设北京城市治理创新中心,服务北京创新超大城市现代治理,研究首都特色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方案和政策体系,研究首都公共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方案,为推进创新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支撑。

下一步,市教委将推动北京高校哲社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紧密围绕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亟需方向布局,聚力攻关现实问题,提升高校咨政服务能力紧密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加强问题导向的应用对策研究,定期为相关部门提供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咨政建言,提升政策建议的预见性、政策评价的精准性、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切实发挥高校智库咨政建言的重要作用。

三、关于加强北京市应急管理部门与应急管理大学的合作,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近年来,应急管理大学(筹)承接了我局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研究项目,承接了我局风险监测与综合减灾业务现场培训、灾害信息员培训、应急指挥员培训等培训项目,参与了应急管理领域人才评选,有人员入选我局专家库。下一步,我们在研究项目、装备、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应急管理大学合作,希望应急管理大学在智囊、实训基地等多方面给予北京市应急管理工作支持,双方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感谢您对应急管理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20246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