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十六届二次会议第0065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发布日期:2024-12-11 15:42
【字体:

根据《2024年市政府系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提案工作程序和要求》,北京市人大十六届二次会议第0065号建议将韧性城市要求嵌入城市建设全过程按照参阅件办理。结合路林代表所提建议及我局职责,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规划引领,健全韧性城市规划体系

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遵循前瞻性、实践性、指导性的总体原则,由市应急局牵头,在已有空间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编制“北京市韧性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立足应对重大风险灾害,甄别城市致灾因子,评估城市脆弱程度制定韧性提升策略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生命线工程系统、灾害防御工程等城市“硬件”防灾安全性能,及城市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控制、应急处突、灾害救助等“软件”防灾安全能力。同步指导各区应急局对接规划部门开展预研,以便各区制定区级十五五规划时,设置韧性城市建设专门章节,有针对性的布局韧性城市建设。

二、系统筹划,务实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韧性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与“平急两用”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的指示要求,编制韧性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时设置专节,研究“应急避难场所、‘平急两用’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综合考虑“平灾结合”“平疫结合”,适度拓展“平急两用”的内涵和外延,筹划韧性提升策略,重点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应急服务保障能力二是结合市应急局职责启动中小学校、宾馆等室内型应急避难场所“平急转换”技术要求地方标准研究制定等工作,为推进全市“平急两用”应急避难设施建设、改造提供标准规范支持。三是落实《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规划》,按照“就近调配、快速出动、有序救援”和“平急两用”的要求,立足急时应急指挥处置、紧急避险、物资调度,平时训练培训、靠前驻防、物资储备、应急科研和科普教育,推进房山、昌平两个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

三、综合施策,明确韧性城市建设重点任务

按照“工程化、项目化”要求开展工作,是推进韧性城市理念落地的有效路径市应急局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连续三年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并持续推进韧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年已筹划35项重点任务,形成《北京市2024年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经市政府批准于5月初印发。后续,市应急局将指导各区逐年筹划韧性城市建设任务,参照市政府年度重点任务清单的模式,制定区级韧性城市建设方案明确重点任务。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2024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