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新-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西车务段

发布日期:2023-09-28 11:29 来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字体:

马瑞新,男,196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西车务段落坡岭站站长。

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有无数个像落坡岭车站这样的地方,它们虽然地处偏远,但却是连接城乡、沟通人心的重要交通枢纽。“我作为一名基层的站长,一是必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二是必须给兄弟们树立一个榜样,再说,我又是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必须起带头作用。”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地方,马瑞新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诠释了一名铁路人的职责和担当。

一、四天三夜,勇闯洪水线!为被困门头沟列车乘客紧急救援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地区持续强降雨。7月30日,内蒙古乌海西开往北京丰台的K396次列车乘客被迫停在北京门头沟区落坡岭火车站。按照原本的计划,K396次列车应于7月30日早间抵达丰台站。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将列车困在了距离丰台站不到70公里的落坡岭站。截止7月30日中午12时50分,K396次列车走走停停,已经延误了数个小时。K396次列车车上共有900多名旅客,随着停车时间不断增加,所储备的食品很快消耗殆尽。列车长开始联系落坡岭车站,寻求物资上的帮助。

7月30日14时57分,马瑞新接到了列车长请求物资支援的消息。由于落坡岭站是货运站,不具备接纳旅客的条件,更没有现成的食品可以提供,马瑞新联系了附近落坡岭社区的小卖部,紧急调配了20箱方便面,一箱火腿肠,一些榨菜,还有200双餐饮筷子,带领站内员工冒着大雨将第一批物资送到列车上。

食物消耗得飞快,马瑞新很快又接到了物资告急的消息。他带着两名职工,在周边开车跑了三十多公里,费劲周折,也只买了16箱方便面,30斤鸡蛋,近30斤芹菜,共计13件物品。他立即带着第二批物资返回,却在离车站还有一公里的地方,遭遇山体滑坡,车辆无法通行。他和职工只能顶着暴雨,蹚着没过膝盖的洪水,深一脚浅一脚地徒步帮列车员、列车长搬运物资。

7月31日,K396次列车临时停车的第二天,北京仍有大雨到暴雨,门头沟地区出现大暴雨,洪水导致丰沙线部分路段出现更严重的塌方,而且由于通信网络中断,K396次列车和落坡岭站与外界失去联系。就在消防救援人员从陆路、铁路和山路分别向受困列车挺进的时候,紧邻落坡岭车站的落坡岭水库水位急速上涨,超过了汛限水位。一旦塌方,整个车站将不复存在。

铁路部门决定将全车乘客转移至落坡岭社区安全地点避险,马瑞新立即安排站内所有工作人员负责疏散旅客,并留在社区安抚旅客情绪。很快,所有人都已平安撤离车站,只有马瑞新一人留守运转室,接听电话。他说,“起码得有一个听电话的吧,我接到的命令是把旅客全部护送到安全地区,我没接到让我撤退的命令,这是职责。”然而让马瑞新感动的是,在疏散完旅客后,站内其他人员并没有按照他的命令留在社区,而是全部返回到车站。

8月1日下午4点,消防救援队抵达K396次列车所在位置。随后,武警北京总队的40名突击队员徒步到达落坡岭车站,送来第一批救援物资。“我们没敢要任何物资,我一瓶矿泉水都没喝过。”考虑到物资有限,旅客优先,马瑞新和站内人员饿了就吃剩米饭,渴了就在车站旁接点儿山泉水。“我们7月30号还有电的时候蒸了一锅米饭,当晚吃了一半、剩了一半,然后5个人这几天就靠着一盆凉米饭过来的。没觉得有多苦,穿上这身制服,你就跟人家不一样了,最起码我们有责任,要的就是担当!”马瑞新坚定地说。

8月2日凌晨,在武警官兵的护送下,K396次列车的第一批300多名旅客开始向山下转移。早上8时,受困三天三夜之后,第一批旅客终于安全抵达北京丰台站。随后,救援力量不断汇聚,在政府、铁路部门、消防救援、武警官兵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8月3日凌晨,本轮暴雨中所有滞留在门头沟地区的旅客全部得以安全疏运。

洪水已经消退,家园已经重建,马瑞新身上的伤口也在修复。就在搬运物资、转移旅客过程中,体重200多斤的他,冒雨多次在泥泞的山坡上爬来爬去,双脚和大腿两侧磨满了泡,天气炎热一出汗全身非常瘙痒,每晚都要用医用生理盐水擦洗身体才能缓解疼痛。

二、天灾面前,大爱无边,引领旅客保持稳重安定转移

“天灾面前,依然保持稳重安定”,这源于马瑞新在铁路行业多年来积累的经验。2023年4月20日,他听从组织安排,从野三坡火车站被调到落坡岭火车站当站长。在此之前,他一直在野三坡火车站任职,也曾经历过“7·21”北京特大暴雨的抗洪救灾。

2012年7月22日0时40分,暴雨如注,狂风怒吼,昔日碧波荡漾的拒马河上涌起5米高的浪潮,呜咽肆虐地向下游袭来,直耸的群山上不时有碎石滚下。由于雨势过大,野三坡景区3条出山路全部瘫痪,唯有铁路线畅通。

马瑞新回忆,7月23日20时50分,断电的野三坡火车站一片黑暗。四面八方疏散来的上万名游客排满了站台,虽人数众多,却秩序井然。爬上半山腰的站台,30多支手电筒的光束里,他带着站内人员,与救灾干部、特警队员提着行李包,护着老人孩子,帮助游客有序上车。队伍末尾高个儿北京游客徐卫东说:“从转移疏散开始,都是老、幼、弱者优先。让他们先上去坐下,我们不急……”

21时25分,列车关上车门,站台上的马瑞新一行人刚刚松一口气,便听到从远处传来喊声:“还有呢!等一等,等一等……”特警队员飞步冲上天桥到对面引导,一队游人拎着大包小包急匆匆赶来,马瑞新也和站内人员帮着提递行李,游人已经快步跑进车厢。5分钟后,列车鸣起长笛,或坐或站的游客争相凑到车窗前,面带笑容,挥舞手臂:“谢谢,再见……”

万人大救援,大爱胜大灾。总有一种情感能够引起社会的共鸣,总有一种举动能够击中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位,善美的力量在野三坡火车站得到最好地诠释。

三、三十八年,初心未变,把中国铁路的“名片”擦得更亮

1985年,怀着对铁路浓厚的情结,17岁的马瑞新离开家乡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来到北京市房山区十渡火车站成为了一名扳道员。在加入铁路行业后的三十八载,先后担任过扳道员、助理值班员、值班员、副站长、站长等职。在每一个岗位上,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立足本职岗位,熟练掌握各类实操技能。

凭借出色的表现,马瑞新在不同的火车站担任过站长,为此,他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他每日坚持写站长日志,面对天地人车图,组织装卸排交接,研判双重预防机制,他的每一个调度命令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是他对安全的执着和对作业标准的苛刻,成就了工作零事故的良好纪录。

同时,马瑞新认为,作为一名基层的站长,还需要“嘴快、脑快、腿快”。“嘴快”即工作面前别怕得罪人,错了就是错了。“腿快”即要经常检查线路,时刻留意周边环境。“脑快”即爱琢磨,并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山里的工作枯燥寂寞,要重点关注职工情绪,让职工在“温暖的大家庭里”工作。

三十八年来,马瑞新总是默默坚守在偏远的火车站,他的工作看似平凡,但却充满了责任和挑战;三十八年来,他总是吃住在单位,每周只回一次家,他看似习惯了铁路工作的特殊性,但心中却充满对妻子和孩子的亏欠;三十八年来,他任凭汗水浸湿制服、汗滴流遍全身,依旧毫无怨言,用极高的专业技能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展现了一名铁路人的精神风貌。

就在这全国数万里铁道线上,仍然有数百万的铁路人像马瑞新一样,热爱岗位、为岗位辛勤奉献,换来了如今中国铁路运输事业的高速发展。他们用行动和坚持诠释着崇高理想,展现了铁路人不忘初心的执着坚守。

关闭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