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应急动态

2023年9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23-08-31 10:00
【字体:

近期,市应急局会同市相关单位对2023年9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形成结论如下:

一、2023年9月份灾害风险形势分析

综合判断,9月份本市自然灾害发生风险较7、8月份明显下降,但仍需重点关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和风雹灾害风险,以及降雨、大风等天气影响。

(一)气象预测分析

9月份,预计本市大部分地区比常年同期略偏少,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略偏高。

(二)洪涝灾害形势分析

结合历史洪涝灾害和气象部门预测,近年来9月份发生的洪涝灾害多为强降水导致的短时积水滞水事件,加之受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影响,部分河段仍处于退水期,洪涝灾害风险仍然存在,需重点关注薄弱堤段、险工险段、交叉建筑物、穿堤建筑物等部位。同时,强化强降雨应对准备工作,加强山洪灾害风险防范应对与叫应转移,做好积水内涝和中小河流洪水防御。

(三)风雹灾害形势分析

根据历史灾情统计,9月份大风、冰雹对本市影响仍然较大,强对流天气会对市民生活、城市运行、建设施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可能出现高空悬挂物吹落、危墙倒塌、农作物受损减产绝收等,影响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地质灾害形势分析

根据地质灾害多年发生规律和气象预测,9月份地质灾害发生数量较6—8月明显减少。仍需注意防范降水、大风、人类活动等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为山区道路沿线、居民房前屋后、部分景区、泥石流沟及采空区等地质灾害高风险区。中秋及十一假期临近,前往山区游玩的游客增多,需重点关注景区和道路沿线落石;强降雨天气,注意防范泥石流。

(五)有害生物灾害形势分析

农业有害生物方面,9月份本市农作物以露地生产为主,番茄溃疡病、番茄斑萎病毒病、黄瓜绿斑驳病毒病等有发生风险。根据历史情况和8月幼虫情况,露地十字花科蔬菜田、大豆田、花生田有发生甜菜夜蛾幼虫的风险。

林业有害生物方面,9月本市有害生物总体呈轻度发生,其中第三代美国白蛾在胡同、社区、村点、弃管失管果园(苗圃)、城乡结合区域、省际或辖区交界地带,拆迁腾退地和卫生状况较差的区域可能会呈现偏重发生,存在扰民风险。

二、防范工作措施

(一)持续开展监测预警

各相关单位继续做好与气象等部门会商研判,重点针对大风、强降雨等天气加强监测预报与综合研判,及时发布预警和风险提示信息,做好抢险技术支撑保障,同时,全面做好防范准备、应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等工作。

(二)继续做好风险管控

水务部门持续滚动监测预报,精准实施水库、闸坝、蓄滞洪区等联合调度,保障防洪安全。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数字化防御能力,细化完善洪水防御预案,增强流域性洪水防御能力。规自部门继续发挥群测群防员的“哨兵”和应急调查队员“技术兵”作用,对可能出现的灾情、险情有效防控。开展基础调查、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等防治数据库整合、优化和调整,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智能决策提供数据基础。继续推进在施地灾治理项目,严把工程质量和安全,落实汛期施工安全措施。园林部门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检疫、监测、巡查、防治等方面的督查管理工作力度。开展好中秋、国庆双节前期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巡查及预报工作,重点做好对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农业部门继续做好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重大迁飞性害虫防控工作。

(三)有序开展灾后重建

以“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有序开展好水毁工程设施恢复建设和能力提升。开展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迅速开展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及规划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提出防治措施建议,以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四)强化应急值班值守

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压实值班值守工作责任,严格落实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加强指挥调度,保障通讯联络畅通,确保值班人员“在岗、在职、在责”。各区和有关单位加强突发情况信息收集和报送,妥善处置辖区和相关领域险情、灾情和舆情,全力以赴做好洪涝灾害防御、地质灾害及大风等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