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北京市昌平区水旱灾害防御中心
刘晓林,女,197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昌平区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水火无情,人间有爱”。刘晓林,作为一名女同志,扎根在水务管理、防汛抗旱、水旱灾害防御等一线岗位工作18年,没有在一个暑假期间陪伴孩子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用牺牲掉家的小爱诠释着人间的大爱。
“雷声就是预警、雨声就是命令”,当每一场降雨来临时,刘晓林做“逆行者”,当“冲锋员”,闻令而动,在职在责,始终坚守在防汛救灾的前沿一线,即使前一天值班熬夜,第二天依然战斗在工作岗位上,奋力做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夜人”。
一、守护江河安澜,岁月静好
“你看,这几个水库,是每年防汛的重点;在这个村曾经就发生过洪水;这条河每次巡查都要看看排水口……”从事防汛工作多年,刘晓林的足迹遍布昌平区每一个河道,早已对全区每个水库、每条河流、每个山区镇村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自昌平区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中心组建以来,刘晓林带领同事全力以赴做好汛前防患、汛中值守、汛后修复总结等各项工作。刚开始,由于大部分同事都是非专业的基层工作者,除了市区相关单位集体组织的培训外,刘晓林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如何分析雷达图、如何监测水位、如何巡视河道……“我几乎没有固定的培训时间,理论知识在很多地方都能学到,但实际应用必须在实践中学。”刘晓林说,“遇到问题,怎样运用知识去解决是最为重要的。”
二、开拓创新,履职尽责
对于防汛人来说,汛前工作尤为重要,每年2月开始,“防汛”就进入到准备阶段。刘晓林会对全区9座中小型水库(闸坝)、26条主要河道、33条山洪沟道,挨个巡查一遍,了解各水库出现的新情况,哪里有隐患要及时消除,哪里还存有短板,汛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始终对全区的防汛重点部位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每一处防汛隐患,制定整改清单和应急度汛措施。她用身上的汗水,脚上的泥水、头上的雨水夯实着全区汛前每一项准备工作,为昌平区千万百姓的安全度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智慧防汛,科学调度
刘晓林带领科室技术骨干全力推进水务智慧防汛建设。升级改造水旱灾害综合指挥平台,拓展综合监测、指挥调度、洪水预报、值班管理等功能;结合市水务局、市水文总站数据共享,搭建完成昌平区洪水预报服务系统,汛期实施短期、中期、长期预报;做好水文雨水情遥测、视频监控、通讯设施等系统设备设施巡检维护;对9个标准测流断面及5个回天地区排干渠逐年增装监测设备,为指挥决策提供多元信息和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气象、应急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做好洪水预警、山洪灾害风险预警、内涝积水风险预警和防御提示信息发布。多年来,她一直秉承按照“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水旱灾害基本逻辑,守护着这一方的安宁。
2021年汛期,面对全区累计降雨量为1954年以来第三位,创近60年历史最高值的严峻形势,她坚守每场降雨,从不缺席,靠前指挥、深入一线,统筹协调水务系统抢险物资和抢险队伍,做到调得出、用得上。为做好水库调度工作,汛前刘晓林与同事们一起对各水库流域内的历史降雨、泄洪数据、土壤饱和度、洪水预报、调控运用方式等内容进行了交流讨论。她提前谋划,启动昌平区洪水预报平台系统,走在前学在前,全面掌握系统设计、模块功能、具体操作流程步骤等各方面操作,并组织培训会对水库河道主要负责洪水预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汛期做好洪水预报工作,提高洪水预报精度,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作用。在2021年122天的“超长汛期”里,始终坚守在水旱灾害防御最前沿。
四、主动作为,为民解忧
2021年7月12日,昌平区迎来了入汛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雨过程,过程降雨量达162毫米,最大小时雨强33.0毫米。强降雨造成部分水利工程、中小河道损毁,特别是兴寿镇沙坨村一座漫水桥梁被冲毁,村民出行需要绕行2、3公里,非常不便。刘晓林了解情况后,主动向前一步,第一时间带领勘察设计单位现场踏勘、核定建设内容、编制实施方案,积极协调落实资金,历时3个多月(110天),一座防洪标准50年一遇洪水设计的3孔标准跨河桥梁正式建成,彻底解决了沙坨村村民及周边村民河道两岸出行问题,使沿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同时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确保了汛期河道行洪安全。沙坨村赠送的“真情服务暖人心,修桥护航促发展”的锦旗,既是村民的心声,也是对刘晓林工作的肯定,这也是她多年水毁修复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2023年7月29日以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市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本次强降雨天气过程降雨量极值出现在昌平区王家元水库为744.8毫米,是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排位第一。刘晓林闻“汛”而动,立即集结5支抢险队伍在不同点位展开筑堤救援等工作,并同步做好险情处置,雨水情测报,预警发布,抢险物资调配。为应对此次强降雨,昌平区首次启用3个蓄滞洪区,刘晓林提前预判分析,完成十三陵水库泄洪提前准备工作,并会同十三陵水库和昌平区各个相关部门提前做好泄洪沿线的道路封闭、沿河人员疏散撤离、交通管制等工作。
五、不畏困难,勇于担当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被列入昌平区“十四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区水务局成立昌平区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刘晓林牵头负责日常工作协调、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推动议定事项落实等工作。她又一次勇挑重担、不畏困难,撸起袖子化压力为动力,采用“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的形式以及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工作会,协调解决普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普查进度;坚定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位”的原则,确保昌平区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顺利推进。最终不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市级规定任务(水旱灾害风险普查),还超额完成了区级自选任务(洪水风险分析),形成了昌平区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报告成果。各项分析成果文件可应用于防灾减灾工作中,作为技术数据支撑资料、重要文献资料为后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夯实的基础数据。
她是一名普通的水务工作者,在平凡岗位上践行着初心使命。不管面对严峻汛情还是旱情,她都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拼尽全力,只为守护一方平安,她以一腔热血和执着,勤于钻研、默默奉献,践行着献身首都防汛的无悔承诺和矢志为民的入党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