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应急管理系统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典型案例(2023年度第1期)
自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及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 北京市防火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坚决防范压减事故的若干措施》出台以来,市区两级应急管理部门高度重视,为扩大社会知晓度,现将近年来的安全生产举报典型案例公布如下。
案例1:
2021年8月,北京市大兴区应急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大兴区某企业有2名电工特种作业证件过期从事电工作业。经大兴区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核查,该企业有2名电工,其中1名电工证件在有效期内,其余2名电工证件均已过期。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法人员当场对该企业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罚款人民币1万元。
举报人发现并举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昌平区应急管理局按规定予以奖励人民币0.3万元。
案例2:
2022年3月,北京市海淀区应急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海淀区某施工工地高空作业无操作证,现场管理混乱,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经海淀区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核查,有2名施工人员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进行高处安装作业,举报事项属实。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海淀区应急管理局当场对该企业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罚款人民币6万元。
举报人发现并举报生产经营单位非法违法行为,推动及时打击违法行为,海淀区应急管理局按规定予以奖励人民币0.9万元。
案例3:
2022年05月,北京市昌平区应急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昌平区某企业承包的楼层板安装项目存在闸机连接多个焊机,焊工无证上岗等多项安全隐患。经昌平区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核查,举报事项属实。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昌平区应急管理局当场对该企业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罚款人民币2.5万元。
举报人发现并举报生产经营单位非法违法行为,推动及时打击违法行为,昌平区应急管理局按规定予以奖励人民币0.45万元。
北京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拓宽安全生产举报渠道,继续鼓励社会公众参与举报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和违法行为,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安全生产监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