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近期,市应急局会同市相关单位对2023年7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形成结论如下:
一、2023年7月份灾害风险形势分析
综合判断,7月份本市将进入自然灾害高发期,需重点关注洪涝灾害、风雹灾害和地质灾害以及降雨、高温和大风等天气影响。
(一)气象预测分析
7月份,预计本市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
(二)洪涝灾害形势分析
7月份本市将进入主汛期,结合气象部门预测,预计由降水造成河道洪水、山洪灾害、城市积水内涝等洪涝灾害风险高。河道洪水方面,要重点关注河道险工险段、不连续堤段等的防洪安全,做好巡堤查险、险情处置等工作。积水内涝方面,东西城需关注低洼院落及危旧房暴雨积水风险,朝阳、丰台、昌平、通州等区发生积水内涝风险高,要重点关注下凹桥区、积水内涝风险点;山洪灾害方面,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等7个山区以及海淀、丰台等部分地区存在山洪风险,山洪损失较严重区域多为河道交叉处、拐弯处、山坡脚处、过河桥梁两侧等村民居住地,要谨防山洪沟道、跨界山洪沟道等因强降雨产生的风险,做好山洪灾害预警“叫应”、群防群策等工作。
(二)地质灾害形势分析
根据地质灾害多年发生规律和气象预测,7月份为本市地质灾害高发期,由降雨引发的突发地质灾害数量会明显增加。应密切关注降水、大风、人类活动等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为山区道路沿线、居民房前屋后、部分景区、泥石流沟及采空区等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夏季到来,前往山区游玩的游客增多,需重点关注景区和道路沿线落石;强降雨天气,注意防范泥石流。
(三)风雹灾害形势分析
根据历年灾情统计,7月份本市大风、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较多,风雹灾害处于高发期,强对流天气对市民生活、城市运行、建设施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影响较大,雷击、高空悬挂物吹落、建筑屋顶掀翻、房倒屋损、树木折枝倒伏、电杆倒折、危墙倒塌、农作物被毁、人畜被砸等风险升高。
(四)高温形势分析
7月份,本市极端高温热浪灾害风险不容忽视。近期本市已出现多次35℃以上高温天气。根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份平均温度比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略偏多,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的可能性大。高温对露天作业、老、弱、病、幼等人员都有一定影响,需重点防范高温高湿环境下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风险。
(五)有害生物灾害形势分析
农业有害生物方面,7月份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可能出现稻水象甲危害;番茄溃疡病、番茄褐色皱果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等有发生风险。根据历史情况,7月份草地螟和粘虫将迁入本市,粘虫幼虫在夏玉米种植区有发生风险。
林业有害生物方面,根据当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巡查显示,第一代美国白蛾总体呈轻度发生,局地发生偏重,综合今年美国白蛾虫口基数同比去年有所下降,研判7月份第二代美国白蛾防控压力较去年有所缓解,但仍需关注居住小区、村庄、学校、绿地、弃管失管区域和管理交错地带等区域,依然存在查防不到位等情形。国槐尺蠖、杨雪毒蛾等其他食叶类害虫在交通干线、平原生态林区局部有破坏景观的风险。
二、防范工作措施
(一)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提示
各相关单位加强与气象等部门会商研判,高度关注强对流天气、地质灾害体与威胁对象变化,结合实时雨情、水位、流量等监测,做好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扩大信息覆盖面。针对洪涝、地质等汛期灾害,有效利用科技化、信息化手段,做到精准研判、精准预警、精准应对,全面做好防范准备、应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等工作。一旦发现有成灾迹象,及时转移安置受灾害威胁区域群众。
(二)加强风险管控,落实防范措施
各级防汛部门切实增强确保首都安全度汛责任意识,全面落实防汛预案、物资、队伍、隐患排查治理、避险措施、培训演练等各项防汛应对工作。水务部门压紧压实洪涝灾害防御责任,坚决守住防御底线,着力做好水利工程防洪调度、水库安全度汛、洪涝灾害防范应对等工作。规自部门继续发挥群测群防员的“哨兵”和应急调查队员“技术兵”作用,按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分级响应程序,对可能出现的灾情、险情有效防控。住建部门强化开展安全监督执法检查,消减高温、大风等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消除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隐患和高大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的安全隐患,并保证基坑安全。交通部门加强与属地、排水集团的应急联动,确保轨道站点汛期安全运营。对低洼路段、首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和重点轨道站区等部位,加强防范和处置部署,及时处理紧急突发情况。密切关注雨天客流情况,适时加大重点线路运力,确保市民雨天正常出行。城市管理部门开展夏季电力设施、燃气设施、户外广告等设施的安全专项检查,做好汛情应急抢修准备和度夏电力保障工作。加强对液化气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夏季用气、用电安全和电力迎峰度夏宣传,增强用户安全和节约意识。文旅部门及时发布自然灾害预警,指导行业提前做好灾害应对工作。加强极端天气安全管控,确保各项旅游经营设施运营安全。加强景区汛期安全管控,全面压紧压实防汛责任。园林部门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检疫、监测、防治等方面的督查管理工作力度,及时发送美国白蛾、国槐尺蠖等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及趋势预测信息。实施“查防一体”的美国白蛾监测防治模式,确保实现“不成灾、不扰民”。农业部门加强监测与检疫监管,做好稻水象甲的防治,阻断其扩散。持续利用昆虫雷达监测点开展迁飞性害虫监测,及时获取草地螟和粘虫的虫情动态,按时发布监测预报信息。
(三)加强应急值守,严格信息报送
各相关单位落实汛期值守工作要求,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加强指挥调度。通过视频会议点名、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应急值守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值班人员“在岗、在职、在责”。保障通讯联络畅通,严格落实信息报送流程,及时准确掌握雨情、汛情、灾情,收集报告救灾情况,快速处置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