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多措并举、有序保障——营造安全放心的“五一”节日环境
深刻认识和把握当前形势任务,强化风险意识,持续发力、精准施策,落实落细安全生产、应急值守、森林防火工作举措,确保“五一”期间全区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巩固。
一、排隐除患,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认真贯彻落实市、区领导干部会议和市区两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严密部署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将排查整治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化年行动、督察考核、节日安全保障充分结合,突出医疗养老机构、校园、宾馆酒店、商场景区、劳动密集型企业、自建房、建筑施工、城市运行、公共交通、地下管线、城市燃气、危险化学品、厨房烟道、公共场所悬挂物等14个重点领域,采取“四不两直”、联合执法等方式,开展地毯式排查,明确整改验收标准,以钉钉子精神“过筛子”“堵漏洞”。4月18日以来,全区各级领导累计带队检查945人次,出动检查人员14473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3548家次,查改隐患7763项,处罚37家,罚款金额49万元,不断强化震慑警示作用。
应急局奔着“重大事故隐患”,紧盯医院、危化品、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餐饮、燃气、前三年处罚企业、工贸行业、有限空间、特种作业等10个高风险领域,查处隐患680项,处罚16万元。坚持“放假不放松、严防更严打”,“五一”期间应急局将每日安排5个检查组,持续加强执法检查。警钟长鸣,标本兼治,通过“昌平应急”公众号、安全生产工作简报、安全生产大培训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曝光典型案例,普及防范知识,引导全社会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观念,层层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党政领导责任,服务保障昌平发展更为安全。
二、不舍昼夜,应急处突全方位保障。今年“五一”假期是新冠病毒感染回归“乙类乙管”后的首个小长假,公共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主要风险因素有6个方面:一是“大人流”风险突出,二是交通压力增加,三是城市火灾易发多发,四是旅游安全不容忽视,五是城市运行隐患较多,六是大风等极端天气将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区应急局认真落实区应急委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和《全市“五一”假期安全防范工作方案》,研究部署我区“五一”假期安全防范工作,多措并举、织密织牢应急保障“防护网”。贯彻执行《区应急委工作规则》,与公安、消防、交通、卫健、宣传等部门强化联络机制,开展社区(村)预案设置及修订情况摸排调研,实现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四类突发事件高效应对。开展现场指挥部演练16次,妥善接报处置突发事件321起,落实区领导应急刊物批示107件,有急善应能力不断提升。印发《进一步加强“五一”劳动节期间全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明确自4月28日18时至5月4日9时全面启动重点时期应急机制,落实每日调度、领导带班、查班点名制度,充实应急值守力量,做好智慧应急支撑,强化信息报告和应急响应,营造安全放心的节日环境。
三、靠前驻防,切实提升防抗救能力。天气转暖、旅游升温,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五一”期间森林防火形势异常严峻。应急局积极发挥森防办统筹协调职能和森防大队主力军作用,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高标准推进森林防火安全大检查、森林防火宣传周、大风天气和杨柳絮防范、野外火源管控等工作,严密实施地面巡查、无人机空中光学巡护、高山瞭望、视频监控全天候立体防控,加强会商研判,精准做好森林火险橙色预警响应,坚决扛起森林防灭火责任。24支525名森防队员靠前驻防,旧县、兴寿基地成立巡逻小队,对十三陵地区、蟒山森林公园等重点区域密集巡防、定期湿化作业。全区3882名护林员、22支巡查队全员上岗,做到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