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近期,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相关单位对2023年3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形成结论如下:
一、2023年3月份灾害风险形势分析
综合判断,3月份本市气温迅速回升,森林火灾风险较高,风雹灾害风险有所上升,地质灾害处于低发期,同时仍需关注降水、雾、大风、沙尘等天气影响。
(一)气象预测分析
3月份,预计本市平均降水量比常年略偏多,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略偏高。
(一)森林防火形势分析
春季尤其是3月至4月,是本市森林火灾的高发时期,春季森林防火形势较全年其他时期最为严峻。3月份,气温逐步回升,暖风天气偏多,空气转为干燥,本市林区内土壤表层湿度和林下可燃物湿度平均值下降明显,同时,林区内林下可燃物载量较高,部分人迹罕至区域林下可燃物载量已到达临界值,森林防火林内物候条件将渐趋不利。另外,清明等传统节日临近,春季农耕生产开始活跃,本市林区进山入林人数将持续走高。本市山区、半山区林内面临农事用火、林区施工用火、人员游玩违规用火等多种人为森林火灾风险因素叠加的不利局面,林区火源管控压力骤增。根据各区森林资源现状及主要树种的分布规律,本市3月份发生森林火灾的高风险地区为怀柔、平谷、密云、延庆、门头沟、房山、昌平、海淀、石景山等区,其它区域为中风险地区。
(二)风雹灾害形势分析
根据历史灾情统计,3月份风雹灾害发生风险有所上升,可能会对城市运行、建设施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威胁人员和财产安全。需关注对冬小麦和蔬菜生产影响,积极抓好麦田早春和返青后管理,加固塑料大棚设施结构,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天气。
(三)地质灾害形势分析
根据地质灾害多年发生规律和气象预测,3月份为本市地质灾害低发期。需严防冰胀冻融、强风对岩土体强度的破坏,重点关注房前屋后、部分景区和山区道路沿线落石,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管控措施。另外,仍需重点防范异常天气或人类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二、防范工作措施
(一)重点抓好全国两会期间风险防控
根据以上分析,全国两会期间需重点关注全市森林防火形势,重点部位主要是两会代表委员驻地、香山地区、冬奥场馆及怀柔会都等。召开全市森林防灭火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两会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进一步督促强化各级森林防灭火工作责任,密切关注森林火险预警信息与天气变化,按照相关管理办法与预案要求做好应急值守工作,确保人员在位、信息畅通、指挥高效、协调有力。
(二)扎实开展灾害风险会商研判
密切跟踪天气变化,持续做好灾害风险会商研判,重点针对降水、雾、大风、沙尘等天气加强监测预报与综合研判预警,及时通报预测预报成果,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和灾害风险提示,提前优化灾害救援力量分布和资源配置,做好抢险技术支撑保障。
(三)持续做好重点领域风险管控
森林火灾方面。3月份,各区及市森防指相关成员单位要持续加强责任落实,深刻剖析历史同期我市发生的森林火灾原因,找准问题根源,堵塞工作漏洞。继续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对重点林区开展专项检查,督促属地相关部门做好野外用火行为的疏堵整治工作,坚决遏制人为原因引发森林火灾多发态势。同时,加强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等监测预警,时刻关注天气形势变化,及时向基层单位通报森林火险变化,全面做好扑救森林火灾各项准备,确保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各区,特别是西部、西北部及涉及浅山区的森防办要密切关注本辖区天气形势变化,根据当地植被、气象及有关情况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会商研判,必要时可提升本辖区森林火险等级,并适时发布短临预报预警信息,切实加强火灾防范。
地质灾害方面。规自、交通等部门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和日常监测工作,根据需要提供技术支持;重点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和台账新增及销账核实,监测设备维护等工作,为进入汛期做好人员、装备等方面的充分准备。
天气影响方面。大风天气各单位停止户外高空作业,关停户外游乐项目和大型活动,对高层建筑设施、临时搭建物、户外广告牌等易倒伏物体及悬挂物等及时进行隐患排查和巡查检查,防止高空坠物等突发事件。农业部门及时提示农业生产人员做好棚室加固和临时加温措施准备。
(四)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
各相关单位继续做好全天候应急值守,严格落实全国两会应急值守工作要求,执行24小时在岗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合理配置值班力量,确保人员在位、信息畅通、指挥高效、协调有力,及时准确掌握各类灾情险情,第一时间收集报告救灾情况,快速处置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