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中心采访科

发布日期:2023-12-11 17:43 来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字体: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中心采访科共有记者20名,其中16人为女性,平均年龄40岁,90%以上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均毕业于国内外名校,是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作为新闻广播最一线的部门,在各类应急事件中,记者们冲锋在前,任劳任怨,采制了大量鲜活的报道。

一、不畏艰险,深入一线的媒体“逆行者”

2022年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一年。北京历经多次疫情突发,并在年底迎来转折,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采访科将疫情报道作为贯穿全年的重点任务,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突发疫情、疫情转折等不同阶段,先后策划了《我的居家隔离生活》《120的日与夜》《疫情下的高考》《疫情封控24小时》《抗击疫情众志成城》《新冠疫情发病7日图权威专访》等多个融媒体系列报道,通过快速反应、及时权威报道、多媒体多平台呈现,满足市民对疫情的关注需求,讲好抗疫故事。

2022年5月,北京遭遇一轮突发疫情,很多社区采取了临时封管控措施,采访科不少记者也“中了招”。封管控小区供给跟不跟得上?突发疾病怎么办?……尽管“足不出户”“足不出小区”等措施给外出采访造成了一定困难,但在精心策划下,采访科推出了《我的居家隔离生活》系列报道。家住封管控小区的记者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下楼做核酸、电话采访、社区微信群等机会和手段,通过音视频的方式,记录下封管控社区“有条不紊” 的生活,现身说法。

“真实是报道的生命。”而要写出具有真实感,打动人心的新闻,就需要记者深入一线。在《疫情封控24小时》报道中,记者们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走到了封控小区的社区工作者身边,用24小时“贴身记录”的方式,展现“大白们”为保障小区正常运转所做的艰辛工作。新闻广播打8档整点连线,滚动报道记者的所见所闻——送居民就医的爱心车队、化身逆行侠的快递小哥、疫情防控幕后英雄等等不为人知的故事,通过记者的报道生动呈现在听众耳边。

二、坚守初心使命,践行记者担当

北京从严从紧实施社会面防控以来,城市安静了, 120急救热线却异常繁忙。在《120的日与夜》报道中,记者全程跟随120转运组,记录下急救人员和时间竞速,守护生命希望,做患者“生命摆渡人”的故事。

在年末新冠肺炎疫情“乙类乙管”后,北京经历了一轮疫情大暴发。在大多数市民“居家办公”的时候,记者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仍然奔走在一线,深入药店、急诊室、制药厂、快递物流企业,采访药品供应、医疗救治、物流保障等市民关切的问题,采访科还策划推出了《新冠疫情发病7日图权威专访》系列报道,在当时各种信息混杂、谣言四起的舆论场,发出了主流媒体的声音,为正面引导舆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相关报道的新媒体阅读量达到7亿,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各大主流媒体转发。在这场“疫情海啸”中,采访科22名记者,仅有两人“未阳”,记者们“前赴后继”,保证了报道不断线。

关闭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