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消防救援支队潭柘寺消防救援站

发布日期:2023-12-11 17:28 来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字体:

“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在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千年古刹潭柘寺旁驻守着一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潭柘寺消防救援站。该站现有指战员36人,主要负责潭柘寺地区的灭火救援、抢险救灾、防灾减灾、消防宣传等。自2009年12月30日建立以来,该站时刻枕戈待旦、闻警而动,守护着潭柘寺镇79.8平方公里,1镇9村5小区,117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潭柘寺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的日夜守护下,国家文化瑰宝、千年古刹潭柘寺未发生一起起火冒烟情况,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潭柘寺消防救援站先后获得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先进党支部”“先进消防救援站”等荣誉称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

一、一年四季,不舍昼夜,守护古刹万无一失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它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所以流传着“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解放后潭柘寺既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也是北京市重要的佛教场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为了确保潭柘寺的绝对安全,潭柘寺消防救援站每天都会安排两名指战员对景区进行防火安全巡查,检查消防安保管理单位是否落实主体责任、消防设施器材是否按时维修保养、是否严格落实火源电器管理规定等,并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和寺内僧团开展消防知识培训,确保火灾隐患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确保工作人员和寺内僧团掌握基本的防火常识和初期火灾扑救的技能。救援站还结合古建筑体量大、建筑高、道路条件有限,大型、重型消防车辆难以抵近火场开展作业,扑救难度大的特点,将“小、快、灵”装备投入到灭火救援实战演练中,旨在检验灭火救援应急处置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做好文物古建筑灾害事故救援准备工作,提升火灾防控和灭火救援的实战能力。同时,队员们利用周末时间,定期在寺庙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活动,发放宣传页、展示讲解消防器材装备、与游客互动体验,既提高了游客的消防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火灾防范氛围,又展现了新时代消防救援的风采。

二、聚焦主业,立足本职,守护辖区一方平安

自建队以来,消防站累计出警500余次,营救被困群众上百人。2012年7月21日,雷电交加,暴雨如注,潭柘寺地区遭遇了汛期以来的最大暴雨袭击,辖区险情多点暴发。草甸水村地势低洼,十余人被困家中,鲁家滩首钢矿区附近两人被洪水冲走,生死未卜。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潭柘寺消防救援站指挥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不畏艰险,涉水前行,连续奋战20余个小时,成功将被困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2014年11月1日,正值APEC消防安全保卫任务的关键时期,支援核心区的救援站消防员张双,在执勤任务的14路公交车行驶至中南海西门时,发现一名可疑人员手持折叠刀进行自残,他迅速上前制止,并配合府右街派出所民警将其带离,有效地控制了事态的发展,最大程度降低该事件的不良影响,张双也因此荣立个人三等功。2016年,在7.20抗洪抢险救灾中,暴雨洗礼下的潭柘寺镇,城镇积涝,桥淹路断,车如行舟,山路塌方,一时间多处路段、街道、村庄、小区频频告急。洪水面前,全体指战员发扬首都消防官兵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作风,在暴雨中抢物资、堵渗水、抽污水、救生命,连续鏖战30余个小时排除险情,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打赢了这场防汛抢险救援攻坚战。

三、走进群众,鱼水情深,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潭柘寺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用心用情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救援站主动联系对接辖区的敬老院、孤寡老人家庭,定期帮忙打扫卫生;逢年过节都会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陪伴老人们拉拉家常。并针对辖区经常出现缺水的情况,与辖区村落、社区形成了帮扶机制,在不影响执勤备防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满足缺水地区用水的需求。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指战员的身影。春天帮助周边农户浇灌庄稼,夏天帮助村里加固河堤,秋天帮助村里清扫垃圾,冬天帮忙清扫积雪。久而久之,指战员们成为了辖区人人皆知的“蓝朋友”。

作为驻扎在京西门头沟区的一支专业消防救援队伍,潭柘寺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作风,为守护辖区百姓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消防力量。

关闭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