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近期,市应急局会同市相关单位对2023年12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形成结论如下:
一、2023年12月份灾害风险形势分析
综合判断,12月份本市处于自然灾害低发期,洪涝、地质和风雹灾害风险低,需重点关注森林火灾风险以及大风、低温寒潮、降雪等天气影响。
(一)气象预测分析。12月份,预计本市大部分地区降水总量接近常年同期;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略偏高。
(二)森林火灾形势分析。12月份本市处于森林防火期,大风天气增多,且上月全市无有效降水,林区植被日趋干燥,林下地表枯枝落叶增加,易燃可燃物载量增加,森林火灾风险增高。随着新年临近,野外用火情况因节日庆祝而增多,火源管控压力增大,森林火灾风险增加。根据各区森林资源现状及主要树种的分布规律,本市12月份发生森林火灾的高风险地区为平谷、怀柔、密云、延庆、门头沟、房山、昌平、海淀、石景山等区;中风险地区为大兴、顺义、朝阳、通州、丰台等区。
(三)地质灾害形势分析。根据地质灾害多年发生规律和气象预测,12月份为本市地质灾害低发期。但仍需防范冬季异常降水、岩土体冻胀变化和人类活动引发的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区域为山区道路两侧、居民房前屋后、部分景区以及采空影响区。
(四)风雹灾害形势分析。根据历史灾情统计,12月份本市出现风雹灾害的可能性较低,但冬季大风多发,可能对市民生活、建筑施工、城市运行、农业生产等领域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威胁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防范工作措施
(一)做好监测预警和风险研判。做好森林火灾风险研判,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各项制度规定,加强源头治理,深入推进群防群治,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做好火情早期处理,严防小火酿成大灾。加强大风、低温寒潮、降雪等天气监测预报、会商研判和防范应对,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和灾害风险提示,及时提醒社会公众和重点区域、重要部位、重点人群,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户外活动,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二)做好重点风险防范与管控。强化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全面落实区长、乡镇长、村长“三长”负责制和“六包”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巡查巡护、宣传教育、隐患排查和检查督导,确保冬季森林防火安全。积极推进地灾治理项目实施,严把工程质量和安全,加快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切实提高抵御地灾风险能力。加强重点区域和重要部位巡查检查,开展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等设施大风和冰雪天气下安全巡查及加固整改。发挥电气热联调和气象会商机制作用,加强对电气热运行数据监测,完善冬季极端天气影响下城市运行领域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城市运行保障安全稳定。
(三)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严格落实带班值班制度,加强值守备勤,确保值班人员“在岗、在职、在责”。做好各类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和报送,坚决杜绝迟报、漏报、误报、瞒报。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坚持关口前移、靠前部署,确保人员、装备、通信等时刻保持战备状态,遇有突发情况,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做好协调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