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391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发布日期:2023-11-17 16:34
【字体:

路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中加强平灾结合”的建议收悉,我们会同市民政局、市消防救援总队、市商务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重视和完善基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安全服务”能力问题。加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安全体系建设,对于提升基层安全服务能力至关重要。近年来,北京市在相关领域做了以下工作。推进公共设施的适灾化改造方面。一是统筹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市应急管理局印发《关于加强全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工作的通知》,细化了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区政府及有关单位在应急避难场所管理中的具体工作职责,结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统筹推进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和建设,整合应急避难空间资源,将各类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适宜场所纳入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确保突发状态下发挥其应急避难场所的临灾避险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级各类应急避难场所1685处。二是优化消防站点布局和建设。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消防救援基础设施网和应急响应调度网建设的实施意见》京政字2022﹞10号按照“大站建强、小站建密、微站建广,织密城乡灭火救援网”思路,2022年以来,本市累计建成规划消防站10座、政府小型消防站81座,推动社会单位、社区、村等基层单位,累计建成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2.49万余个,确保了自防自救力量队伍覆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强安全设施有效联动方面。一是将区域内微型消防站、义务消防队进行有机整编,形成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为基础,消防救援力量和自防自救力量区域联防、互助互联的联动机制,有效强化社区防灾韧性。二是出台《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联训联勤联调联战规定》,将所有具备24小时值守能力的社会应急力量全部纳入消防指挥中心调度指挥平台,强化与环卫、园林、水务等部门协为洒水车、排涝车加装定位装置、灭火设备,加强训练,形成联动协同的救灾体系。通过为微型消防站、义务消防队配发通讯电台、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实现消防救援站和自防自救力量的“队队直联”,统一调度,形成了一点调度,多点出动的联勤联动工作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一刻钟便民民生活圈”建设,持续加强构建社区级防灾体系研究谋划,特别是在加强公共设施适灾化改造、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优化消防救援站布局,强化公共安全设施有效联动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为增强社区安全韧性,提升基层应急安全能力奠定基础。

二、关于平灾结合、政企合作,将部分商业设施、便利店纳入应急服务设施进行管理的问题。建立平灾结合、政企合作的基层生活物资应急配送终端体系,发挥商业设施、便利店等连锁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本市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应急委发202110号),围绕充实应急物资储备模式、统筹规划应急物资仓储布局、完善社会协同保障机制等方面,统筹推进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二是注重做好生活必需品及日常生活物资应急供应工作。市商务局制定了《北京市生活必需品及日常生活物资应急供应保障工作总体预案》,明确从批零两端抓好生活必需品货源组织供应。批发端,协调新发地等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组织经营商户(运销大户)加强产销对接,积极组织货源。组织生猪屠宰企业、牛羊肉和鸡蛋等经销企业,保障肉蛋市场供应。零售端,组织连锁超市、电商企业和直营直供企业做好采购和销售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研究论证,研究探索社会协同保障机制,健全应急物资紧急征用和灾后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健全重要社会应急物资供应链,形成稳定可靠的应急物资市场保障,发挥“一刻钟便民民生活圈”中,商业设施、便利店等在应急保供中的最大效能。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202362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