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应急动态

北京市印发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行动计划(2022年−2025年)明确未来三年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任务

发布日期:2022-09-14 10:00
【字体:

9月10日,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水务局、市地震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单位,研究编制《北京市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行动计划(2022年—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应急办名义正式印发执行。《行动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落实北京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工作部署,延续推动自然灾害防治工程的做法,以实施防治工程为抓手,对未来三年全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全市防灾减灾水平再有较大提升,持续发挥减灾效益,提高本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自然灾害防治工程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政治任务。目的是以实施防治工程带动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形成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救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需要久久为功、持续推动”的指示和国家减灾委员会“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关于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署,锚定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目标,编制《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编制,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相互衔接。与“十四五”期间各部门工作规划相互衔接,与“十四五”期间自然灾害防治领域重点业务紧密衔接,与各牵头部门印发的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有效衔接,立足现有基础,形成下一阶段工作安排;二是量力而行。根据防治工程项目资金投入情况、本部门财力状况,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各级财政承受能力和政府投资能力,合理确定投资规模,量力而行,科学有序推动实施防治工程;三是持续推动。行动计划参照牵头部门统筹协调、配合部门参与实施、实施单位具体实施、联席会议办公室定期调度的工作模式,延续推动防治工程的做法,通过推动“硬件”防治工程,与健全完善“软件”体制机制,达到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目标。

《行动计划》内容,包括“五个明确”:一是明确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工作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以提升本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主线,以推动实施防治工程为抓手,加强统筹,整合资源,协调力量,统一布局,力争到“十四五”末期防灾减灾水平再有较大提升,为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二是明确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生态优先,坚持预防为主,坚持科技支撑,坚持统筹协调;三是明确工作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工作基础更加巩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力争到“十四五”末期防灾减灾水平再有较大提高,继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四是明确工作任务。包括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等七项防治工程40项工作任务。五是明确保障措施等。

《行动计划》要求,各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根据各部门“十四五”规划任务情况,从现有工程中把自然灾害防治工程梳理出来,把这些工程有机嵌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加强工作统筹,强化成果转化。通过编制行动计划,整合资源,聚合力量,合力推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分阶段、有步骤,有序实施各项防治工程,提升常态条件下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