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瑞林-延庆区应急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2-08-04 15:54 来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字体:

时瑞林,男,197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延庆区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管理中心主任。“防汛工作越做越胆小,总担心有什么地方安排得不够周到。下雨的天气根本睡不着,必须雨停了才能松一口气。”说这话的是延庆区应急局防汛抗旱管理中心主任时瑞林。

自2003年调入防汛办以来,他一直坚守在防汛一线,每到雨天就在指挥调度、协调全区各级防汛指挥部做好应对工作。他的作息时间是随着天气形势走,连轴转是常态,这样的坚持一干就是近20年。“我将继续信守理想,践行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嘱托,一如既往的为平安延庆贡献自己的力量。”时瑞林明白,作为一名防汛人,一名共产党员,担负着守护一方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

时瑞林(右)查看西沟里村避险安置点

一、建立“1+10+18”指挥调度体系,推行“一图一表一册”工作机制

“防汛工作涉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为了更顺畅、更全面的开展工作,首先应该把责任按行业逐块划分。”2019年机构改革时,时瑞林所在的防汛办整体划入延庆区应急局,并更名为北京市延庆区防汛抗旱管理中心。到新工作岗位后,时瑞林开始着手建立从上到下的指挥架构。

通过逐步完善,2021年延庆区完成了“1+10+18”指挥调度体系的建立。时瑞林介绍说,其中的“1”是指延庆的区级防汛指挥部,“10”是指文化旅游、城市管理、地质灾害等根据各自特点组建的10个防汛分指挥部,“18”是指15个乡镇和3个街道组成的二级指挥部。

“横向看,我们对所有行业都进行细分,列入指挥调度体系之内。纵向看,从区、到街乡,到社区和村,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时瑞林说,不仅可以发挥行业领域的管理优势,还可以将辖区内所有重点建设工程、水利工程、河道、塘坝等都进行全覆盖的细化管理。

指挥构架有了,时瑞林开始研究新的课题——如何让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迅速了解防汛工作应该如何开展。他给出的答案是“一图一表一册”。

“一图”是一套延庆区的防汛重点点位防控图,包括易积水点、下凹桥分布,旅游景点、重点工程易受灾点位等。每个点位的风险点是什么、负责人是谁、抢险队联系人等所有信息一目了然,一张图就能帮助相关人员了解情况,为科学、快速的指挥调度提供数据支撑。

“一表”是延庆区风险隐患的台账。他要求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结合行业结构特点,甄别自身风险点,落实责任,根据各个风险点制定应急措施。

“比如城区统计出来的17个易积水路段,每个风险点都有专人盯守,前置排水力量落实到人头上。小到每个险村、险户,家里几口人、户主是谁,全部进行细分,安排专人一对一负责。”时瑞林说,通过细致的前期安排,一旦发出预警,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工作起来非常顺畅。

“一册”是指防汛工作方案,其中的重头内容就是防汛应急预案的制定,包括汛前准备、预警类别、汛期应对等。各个岗位的人员,不管是生手还是熟手,只要拿到了这本工作方案,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相当于一本操作指南。

通过善全区“1+10+18”指挥调度体系,推行防汛工作“一图一表一册”工作机制,在时瑞林的牵头带领下,延庆区的防汛整体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组织全要素应急演练,保障冬奥会建设安全

“全体村民注意了,现在广播紧急通知,延庆区已发布暴雨黄色、洪水蓝色和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信号。接到上级指示,要求我们村险户立即转移……”去年7月,一场险村防汛应急综合演练在延庆区西沟里村进行,转移避险、道路抢修、后勤保障、医疗救护等各个小组分工协作,模拟了在强降雨天气情况下将险村村民安全转移的全流程。

这场演练的脚本就出自时瑞林之手,不仅针对自然灾害进行演练,由此衍生出的次生灾害同样全要素的全覆盖。

自去年入汛以来,时瑞林组织协调各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累计开展防汛演练72次,累计参与人数5000人次。“任何可能发生的灾害,都要制定出预案并进行演练,这样才能在真正发生问题时,忙而不乱。”时瑞林说。

时瑞林(右一)检查大庄科乡防汛资料

为了让更多的百姓了解防汛工作,去年,时瑞林为大庄科乡东三岔村、千家店镇水头村、四海镇西沟里村、珍珠泉乡桃条沟村、香营乡上垙村等5个市级山洪地质灾害防范重点村安装山洪灾害防御知识普及窗。今年,他将宣传重点指向山区所有的学校、景区,以及重点险村,普及防汛知识,确保百姓安全度汛。

2019年开始,冬奥会建设在延庆展开,建设地点位于海坨山区域内,由于此地无人居住,相应水文资料短缺,施工季节又正值汛期,人员多、作业面广,防汛压力空前巨大。

时瑞林只说了一句“干吧”,就带领工作人员一头扎了进去。对于建设单位,他一一对接,逐一明确各个点位的责任人。对于编制的防汛预案,他联系市区专家逐一进行评审。对于防汛指挥调度,他协调组织成立了冬奥保障专项指挥部。对于隐患部位,他多次组织地质、水务专家反复踏勘,督导推进治理工程建设。

降雨期间,他通过视频监控、雨量监测系统对山上指挥部实时进行调度。仅2021年汛期,冬奥核心区就先后11次下达停工令,累计组织2.6万人次施工、管理及应急人员提前返回驻地,确保了人员安全。

“看到冬奥会圆满成功举办,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时瑞林点头说到。

三、搭建防汛综合管理平台,实时视频监控重点区域

今年6月12日,天气预报显示有较强降雨,并有冰雹和大风。时瑞林按照惯例,提前发布通知,要求各个分指挥部做好重点点位以及重点人群的防范工作。

坐在指挥调度中心的时瑞林精神保持着高度紧张,逐一查看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雨水情遥测系统等平台传回的数据,并通过视频系统,实时查看着各个点位的布控情况。

“康草桥的排水和管控工作是公路分局负责,铁路桥下,他们的应急车、路障灯、水泵、排水管都架好了,通过视频画面能非常清晰的看到他们的准备情况。”时瑞林指着大屏幕介绍说。

以往,一到雨天,指挥调度中心内电话、电台声音不断,需要与各个单位沟通现场情况,进行防汛调度。如今,只需要查看实时传回的数据和画面,就能将全区的防汛准备情况、点位受灾情况等内容准确掌握。

这得益于时瑞林组织建设完成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雨水情遥测系统”等平台建设,结合新的防汛形势和要求,他又将以上系统升级为“防汛综合管理平台”。同时,他结合区内雪亮工程的视频体系,实现了雨情监测、重点区域监测全覆盖,指挥调度面对面。

虽然当天的雨并没有预报中的那么大,但时瑞林依然坚守到第二天早上预警解除,才离开值守大厅,开始第二天的日常工作。

“这已经成为职业病了,只要打雷下雨,就在家呆不住,必须得到单位守着才踏实。”别人下雨往家跑,而他是急着往单位跑。自2003年从事防汛工作以来,时瑞林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作息状态。家人都说,一到汛期,家就是他的旅馆了。

2021年7月,时瑞林大腿上长了一个囊肿,正值汛期,再加上每天的作息都不规律,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导致病情加重,囊肿部位化脓。医生说需要手术,手术时间一拖再拖,到医院开刀后,他一瘸一拐的又回到调度室参与降雨调度。最后还是在领导的强制要求下才回到办公室,进行一些信息收集工作。

“虽然走路不方便,但是我在单位,大家就觉得有主心骨,毕竟我经验更丰富,所以拐着也得来。”时瑞林笑着说。

时瑞林(中)在四海镇西沟里村检查防汛工作

关闭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