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峰-房山区应急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2-07-13 17:59 来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字体:

杨雪峰,男,1981年6月出生,现任房山区应急管理局基础科三级主办。接受笔者采访时,杨雪峰正在房山区窦店地区封管控区做防疫志愿者。在这里,他主要负责协助封管控区居民解决就医需求。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10点属于正常情况,到半夜12点也是常有的事,每天协调40多辆车往返小区和医院之间。这样的工作,杨雪峰一干就是1个多月。“下沉之前,想过工作会这么辛苦吗?”笔者问杨雪峰。“工作会很辛苦我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确实没有想到会这么长时间。”杨雪峰说,“但是我觉得,对每一项工作都要全心全意干好,做得问心无愧。”今年41岁的杨雪峰如今是北京市房山区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基础科三级主办。多年来,无论是做本职工作还是做志愿者,从来不讲条件,只要把工作交给他,他就会尽全力做好,不负重托。

锻造过硬本领应对新形势新挑战

杨雪峰是一名安全生产战线的老兵。他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进入房山区安监局(机构改革后为房山区应急管理局)后,他多年从事职业卫生监察,机构改革后到安全生产基础科工作。虽说都是在他熟悉的领域,但是他始终放低姿态,像一个学生一样始终对业务学习保持求知若渴的状态,为的就是以更好地应对机构后安全生产的新形势、新挑战。杨雪峰不仅注重学习,而且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到安全生产基础科工作3年多来,他结合房山区工业企业特点和重点行业领域,将有关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背得滚瓜烂熟,并结合日常执法检查加深记忆和理解。杨雪峰还时刻关注中央和北京市下发的各项通知要求,第一时间进行学习,并思考如何以此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例如,今年,国务院安委办制定部署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公布以后,杨雪峰第一时间进行了自学。

更难得的是,他不仅跟书本和实践学习,还注重跟兄弟单位学习。辖区经常组织重点领域联合执法检查,杨雪峰在一同执法检查时,除了细心观察兄弟单位的执法人员如何发现隐患、如何通过细节发现问题等方式方法外,还谦虚地向对方请教对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的特点,安全监管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等。例如,跟燃气主管部门去执法检查时,他会向城市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请教城市安全管理的特点,与执法检查对象沟通的方式方法以及执法检查的要点是什么,最常见的隐患有哪些。久而久之,杨雪峰不但能够对应急管理系统直接监管的行业领域实现精准执法,也能够对综合监管领域实行精准执法。进入安全生产基础科以来,他共计检查企业1814家次,下达整改指令书408份,督促企业消除各类隐患1277条,完成行政处罚172起。严格规范的执法,起到了有效惩戒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推动企业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为有效预防辖区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让企业心甘情愿开展标准化建设

房山区辖区小微企业众多,且涉及行业种类繁多。从2019年开始,该区大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房山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负责人,杨雪峰深入分析各乡镇企业情况、研究工作内容,开拓工作思路,通过采取细化工作目标、明确专人负责、强化年终考核等措施,推动房山区标准化创建工作快速开展。杨雪峰说,中小企业的三级标准化达标工作特别不容易。因为需要企业出一定的费用,每家大概8000元到12000元。这笔费用看起来并不算多。但是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用钱的地方很多,能省则省。与此同时,很多小企业本来人手就少,觉得搞标准化还要耗费人员的精力,因此积极性普遍不高。问题就摆在那,如何解决?杨雪峰深入分析后认为,对于企业来说,都要考虑投入与产出比。说白了,只有觉得这事干得值,企业才有积极性。为此,杨雪峰建议乡镇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多向企业负责人做解释工作,系统讲述标准化到底该怎么做,真正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实际的好处。杨雪峰自己在到企业开展执法检查时,也不厌其烦地为企业做解释工作。

就这样,在杨雪峰和乡镇各级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房山区的三级标准化达标工作一年一个台阶:2019年,完成三级标准化创建达标企业105家,小微岗位达标企业2298家,超额完成市局要求100家达标任务,完成率2403%,全市排名第一;2020年,完成三级标准化创建达标企业149家,小微岗位达标企业1940家,超额完成市局要求的150家达标任务,完成率1393%;2021年,完成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企业154家,小微企业岗位达标企业2412家,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600家创建任务目标,任务指标完成率428%,连续三年大幅超额完成工作任务。数字仅仅代表工作成效的一个方面。企业的感受更能说明问题。如今,小微企业纷纷表示从这项工作中受益匪浅。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前对安全生产工作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从哪儿抓起,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建设以后,抓安全生产工作就有了一个有力的抓手。如今,明显感觉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杨雪峰查阅企业安全管理资料

创新破解有限空间作业监管老大难

近年来,全国各地有限空间安全事故多发频发,且多造成比较严重的人员伤亡。与此同时,有限空间作业一般时间地点不固定、多为临时作业,因此其监管也成为老大难。为了破解这一老大难问题,杨雪峰深入剖析有效空间事故典型案例,并就就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关键环节的监管提出意见建议。针对夏季是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高发期这一实际,杨雪峰提出在每年春季就召集通信、供电等行业主管部门就各自行业领域的企业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其根据有限空间作业要求规范作业。由于有限空间作业随机性强,企业如果不主动报备监管部门很难发现。针对这一问题,杨雪峰提出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有限空间安全生产作业报备机制的建议并得到采纳。2021年,为进一步提高有限空间作业知晓率,杨雪峰进一步提出,在此基础上实行城市有限空间作业双报备机制,即有限空间作业前开工前同时向属地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杨雪峰说,以往,有些有限空间作业尤其是抢修作业一般时间都比较紧急,有些企业会将作业外包给劳务人员。而这些劳务人员有的连老板是谁都不知道,掀起井盖就敢下井,根本不具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更别说规范作业了。实行双报备制度以后,行业主管部门会对企业进行安全叮嘱,同时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要求开展作业。而属地安全检查队会派人到现场进行监督。


杨雪峰(左一)进行安全检查

为了进一步堵塞安全漏洞,他还建议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清风行动”专项整治、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大检查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压实行管部门、属地乡镇和企业有限空间安全监管职责。另外,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只要发现有施工现场有大修作业就主动上前检查,只要涉及有限空间作业就严格检查。与此同时,为完善全区有限空间安全生产基础台账,杨雪峰累计统计有限空间作业场所8万余个,根据有限空间类型进行分类统计,为更好地开展有限空间安全监管工作打下了牢固的数据基础。

关闭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