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化太-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常化太,男,1990年11月出生,现任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工程总承包部丰台医院提质改建项目安全总监。工作中他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勇于创新,在他的努力与精心建设下,他所在的项目已被评为北京市“绿牌”工地、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和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的称号。
他特别勇担当。当下,建筑工地仍然被新冠肺炎的阴霾所笼罩着,尤其是复工复产伊始,在外地员工陆续进场之时,对项目防疫工作又是一次大的考验,每每此时,常化太肯定出现在第一线。“如何保证项目内部环境不被外界污染、如何保证进场的员工不给外界疫情防控带来压力。”一直是他在思考的问题。“远端筛查、点对点输送、核酸检测、环境监测、通风、消杀、一米线、分区域施工等等”,除落实好各项措施外,他还深入员工内部与人谈心,了解困难,并解决问题,时刻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归属感,避免因疫情带来的紧张、焦虑和工作注意力不集中,由此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高峰期,有几十家单位的上千人在现场作业,各单位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作业,防疫工作、安全管理的压力更为突出。这时候,他立即提升了组织化程度,并要求各家单位相关人员定点履职,班前教育不能马虎,作业面安全条件验收合格且员工做好防疫措施后方可在指定区域内施工,在他的严格要求下,至今无新冠感染病例及工伤事故,出色的完成每天的任务安排。
常化太(前排左一)在施工现场
他特别能吃苦。常化太所在的建设项目为北京市、丰台区两级重点工程,是民生工程,工期要求紧且施工任务繁重,部分工序需在夜间完成,他首先分析夜间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然后找出各类安全风险下可能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类型和相关影响因素,最后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在各类管控措施都到位后,他仍不放心,深夜依然在施工现场,他在询问员工是否有需要帮助,他在检查施工现场是否有新的隐患产生,检查各项措施中是否还有漏洞和不足,他常说,“我对员工的陪伴,是他们在重体力劳动下的一种安慰和保护,只要施工继续,我就一刻也不停。”最终,在他的亲力亲为和一丝不苟地管控下,2个多月的夜间作业平稳结束,而在这段时间内,因深刻理解责任感和进取心的内涵,他没有休息过一天,看似一切平稳进行的背后,其中的特殊意义只有他自己最知道。
常化太(右一)对项目部员工进行指导
他特别有思维。常化太深知建筑工地是一个风险叠加,隐患多变的场所,而参与建设的员工在意识形态上又参差不齐,对各项标准的掌握也不尽相同,那么“动态管理”是最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也是消除应急事件和降低突发状况影响的关键一步,然而在项目的应急管理方面如何做到且做好动态管理,这是头等难题,在这个问题上,常化太和他所带的团队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和实践,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本施工项目的隐患排查治理办法,首先利用“周一检查、周三复查”综合隐患排查行动,找出风险和隐患的规律,明确影响稳定权重较大事项,并由分包单位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和周末的“自纠自查”中将权重较大事项重点监督和管控,结合他制定的“安全合署办公”日检办法,形成了层层抓安全、层层保平安的局面。通过上述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的应用,施工现场的日常管理力度大大提升,现场违章作业、违反标准的情况逐渐降低。截至目前,项目从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环保污染事件等,指标控制持续稳定。
常化太(右一)排查项目风险隐患
他特别敢创新。在他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状态及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深刻的掌握后,他带领相关部门设计、研发、申报并通过了包括“便携折叠式接火斗、可移动式消防大桶、自带斜撑式门式架、联锁式升降机防护门、定型化安全平网”在内的5项实用新型专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安全防护跟进滞后、防护设施稳固程度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应急设施移动不便等问题,提升了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并在集团内部大量推广且得到行业内高度的认可。2020年11月4日,他所在的项目迎来了市级绿色安全样板工地验收工作,在检查验收工程中,验收组专家纷纷表示出,这个施工现场所投入的安全防护设施很新颖、实用且维护起来十分方便,所布置的消防器材让人耳目一新,所敷设的临时线缆完全消除了拖地线、飞线、凌乱无序等老大难的问题,所使用的防护及操作用架体均采用镀锌钢管搭设,整个施工现场每一部位都能显示出高标准的管理水平,起到很好的带头引领示范作用,所提供的安全资料内容很详实、归档很规范、条理很清晰,但是专家们不清楚的是,这些工作都是常化太白天在现场查隐患、纠违章、找痛点、创起点,晚上规范安全内业资料而推动的结果。同年他所在的项目迎来了集团事业部在京施工项目所有项目经理、安全总监、技术总工的观摩学习。
常化太(右三)在施工现场
常化太一直认为应急管理工作压力很大,但如果能重新选择的话,他仍旧会选择从事应急管理工作,因为他认为,各类安全风险是在他制定的措施中被拟制,各类隐患也是在他的监督下被消除,当每名员工与自己的家人幸福的聚在一起时,当现场标准化水平真正提高时,那是他很想看到的,也是应急管理工作赐予他的最大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