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应急动态

2023年1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22-12-30 10:00
【字体:

近期,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相关单位对2023年1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形成结论如下:

一、2023年1月份灾害风险形势分析

综合判断,1月份本市处于自然灾害低发期,洪涝、风雹和地质灾害风险低,需关注森林火灾风险以及大风、低温寒潮、降雪等天气影响。

(一)气象预测分析

预计1月,本市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

(二)森林防火形势分析

1月份,本市进入森林火险高发期,森林防火形势较为严峻。1月份受大风天气频发、空气干燥等不利因素影响,加之入冬以来本市降雪偏少,林间的枯枝落叶及各种可燃物含水量已接近最低临界点,极易燃烧,易出现森林火险。另外,随着经济活动加快复苏,1月份又时值春节,人为活动较多,进山入林人数增加,增加了野外用火风险和火源管控难度,森林火灾风险逐渐增大。

(三)低温天气影响分析

1月份,本市易出现低温天气,低温叠加大风或降雪天气,易造成人员反应迟钝、户外作业操作失误、高空滑落、管线破裂、道路结冰等,给人员户外活动、建筑施工、以及给排水、供电、供气、供热、供油等管网和交通、通信等重要市政设施运行带来严重影响。

(四)风雹灾害形势分析

根据历史灾情统计,1月份本市出现风雹灾害的可能性低,但冬季多发大风天气,可能出现高空悬挂物吹落、危墙倒塌、农作物受损减产绝收等,会对市民生活、城市运行、建设施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五)地质灾害形势分析

1月份为本市地质灾害低发期,但仍需严防冰胀冻融对岩土体强度的破坏,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管控措施,同时密切关注降水、强风、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灾害。

(六)有害生物灾害风险

农业有害生物方面,1月份重大植物疫情和重大迁飞性害虫发生风险较低,需做好疫情监测,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此外,冬小麦处于越冬期,大田粮食作物自然灾害发生风险低。林业有害生物方面,1月份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处于越冬状态,发生明显灾害风险低。

二、防范工作措施

(一)做好灾害风险监测预警

各相关部门继续做好与气象等部门的联合会商研判,重点针对大风、低温寒潮、降雪等天气进行监测、分析,及时通报预测预报成果,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和灾害风险提示,提前优化救援力量和资源配置,做好抢险技术支撑保障。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期间,增派管护人员,开展24小时巡护监测,争取做到森林火灾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做好各领域灾害风险防控力度

应急、城市管理、交通、文旅、住建等部门切实做好大风、低温、降雪等冬季极端天气城市各项保障工作。启动岁末年初安全生产隐患专项整治和检查督导工作,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紧密结合天气预报,加强热电气运行数据和供热预警监测,发挥好热电气联调和气象会商机制,保障管网安全。切实做好扫雪铲冰应急作业,加强雪天城市道路及公路、公交运行、地铁运营、机场火车站接驳保障工作。遇有大风等极端天气,指导督促户外广告设施和牌匾标识设置人加强安全巡查,消除安全隐患。督导旅游行业加强大风应对工作部署,落实风险预警响应措施。督促施工单位加强风险管控,防范低温天气施工生活区违规取暖和违规用电诱发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和电路短路火灾事故、因降雪造成的施工人员高空滑落事故。园林部门落实落细森林防火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检查督导、巡查巡护。继续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大林下可燃物清理,有效降低火险隐患。综合利用卫星、无人机、视频监控、瞭望塔、巡护终端等手段,提高森林火灾风险预测研判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协调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切实形成全市森林火灾风险防控合力。规自部门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和日常专业监测,根据需要开展技术支持。继续推进地灾治理项目实施,切实提高抵御地灾风险能力。针对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组织的节日活动进行地灾隐患排查,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农业部门做好设施作物番茄斑萎病毒、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等疫情监测,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根据历年虫情、寄主条件、气象资料及病虫越冬基数等信息综合分析,及时发布粮食作物病虫害中长期发生趋势预报,指导农户做好监测及防控。体育部门确保冰雪运动设备设施完好,利用广播、电子屏幕等方式进行冰雪安全教育,普及冰雪运动常识,指导冰雪经营场所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三)强化应急准备和值守工作

各单位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制度,坚持24小时在岗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值班人员“在岗、在职、在责”,保障通讯联络畅通,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处置能力,确保发生各类灾情险情时快速处置,做好各类信息报送。各级森林消防队伍实施靠前布防靠前巡逻,严阵以待,全面做好扑救森林火灾各项准备,确保在发生火情时,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