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北京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22-12-20 15:51 来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字体:

一、个人简介

赵煦,女,汉族,1993年2月出生,江苏扬中人,中共党员,中国传媒大学文学学士,现任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心记者。2015年9月进入北京广播电视台(原北京电视台)工作。作为年轻记者一直奋战在应急报道一线,用镜头记录应急事业,把青春奉献给应急事业。

二、主要事迹

(一)创新形式 开辟应急报道现场连线形式

无论是森防演练还是汛期排水,第一现场都是最生动鲜活的。在深入报道应急工作的过程中,赵煦发现,以往的许多新闻报道都是在现场拍摄完了,回去再制作播出。这固然能保证画面的丰富,但却损失了许多真实的现场。因此,她主动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各档新闻栏目以及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沟通,希望能把以往用于大型活动的“直播连线”形式带入应急工作的宣传报道中。

一开始,两方都有许多的顾虑。因为直播连线是直播信号,担心各种场景下的信号是否顺畅,担心现场会不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还有许多一线工作者对电视镜头有恐惧,害怕自己表述得不好。为此,她花时间、花精力一一与各方沟通,整理了许多自己以前的直播现场视频给采访对象观看,并提前写好直播脚本,提前花上几天的时间与采访对象商量细节。每次直播连线之前,她和同事都会提前半小时到达现场,和采访对象一边对词一边走一遍现场流程。她说,这也是让一线工作者放松的一种方式。从2019年她开始尝试将直播连线带入应急宣传以来,整整三年的时间里,几百条的直播连线,没有出现过一次事故。这样的成绩,也让越来越多的应急人对直播更有信心。

赵煦说,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2020年夏天汛期的时候,她和搭档李昂早晨6:30出发前往平谷做汛期的直播连线。当时很巧下起了雨,平谷的防汛大坝距离北京市区有近百公里,加上突然降雨,车行缓慢。到达防汛大坝的时候,导播告诉她还有10秒信号就切到现场。对于赵煦来说,这是一次没有准备就直接开始的直播,甚至在直播过程中,为了画面更全面,她还要在大坝上倒退着边走边说。几十米高的大坝,连往下看腿肚子都打颤,但她还是一边引导着防汛专员,一边完成了直播。直播结束后,现场参与直播的防汛专员和应急局宣教中心的杨青说:赵老师,太好了,一点错没有!一点也看不出来咱们没准备。她这才吁了一口气,其实她没告诉大家,她是个恐高的人,刚刚为了保证直播效果,她连环顾四周都不敢,生怕一紧张大脑就空白了。

虽然每次直播连线的时候,她都有千万个可以选择的场景,但为了更好的宣传效果,她总是不惧艰险,希望能尝试更新奇、更典型的镜头,哪怕需要克服生理恐惧。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尝试,才让她对应急管理的专业知识了解地更透彻、更全面,才能应对各种突发的情况,每一次都完美的呈现最佳的传播效果。

(二)勇担重任 做最愿意冲的逆行者

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赵煦正在江苏老家等着和家人一起过年。当时突然接到北京电视台的电话,领导说希望她能尽快回京,应急管理局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些都需要她去报道。接完电话,她立马订下了回京的车票,大年初三就返回了北京。

赵煦说,在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天晚上8点,突然接到新闻中心主任张庆的电话,告诉她市应急局联合其他委办局当晚要运送一批物资去往武汉,支援武汉。接到电话她立马和搭档驱车前往大兴区的发货点位。为了能在物资出发之前赶到现场,他们一路飞驰争分夺秒。在车上她打了无数的电话,一是确定物资出发时间,另一个是看能不能提前了解一下相关情况。

抵达现场后,她做了深入详细的采访,并且现场临时做了出镜,介绍了物资的具体情况。当运送物资的货运火车出发的时候,已经是深夜10点,她又赶回台里加紧制作了这条新闻。虽然回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但是感觉特别精神。在现场、记录现场,这就是她做应急新闻的意义。

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她的父母说,自从跑了应急口,她从来没日没夜,不是清早去直播连线,就是夜里去跟着执法队夜查。但是,扎根应急工作的日子对她来说,却很充实很快乐。未来,她也将继续做好应急工作的宣传,当一个应急领域的专业新闻人。

关闭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