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瑞林-北京市延庆区防汛抗旱管理中心

发布日期:2022-12-20 14:47 来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字体:

一、个人简介

时瑞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3月出生,现任北京市延庆区防汛抗旱管理中心主任。自2003年开始从事防汛工作以来,他一直坚守在防汛一线,每到雨天就在指挥中心值守,指挥调度、协调全区各级防汛指挥部做好应对工作。他的作息时间紧随天气形势,连轴转是常态,这样的坚持一干就是近20年。

二、主要事迹

作为一名防汛人,一名共产党员,时瑞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意识,全身心的投入防汛工作,肩负起守护一方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从事防汛工作以来,连续19年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工作目标,圆满完成冬奥会建设服务保障工作,为我区安全和首都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在2012 年“7.21”、2016年“7.20”、2021年“7.12”等强降雨应对工作中,成功应对菜食河洪水等险情,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2011年被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授予北京市防汛抗旱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8年被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授予北京市水务建设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被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授予北京市“应急先锋”荣誉称号;2019年被中共北京市延庆区委组织部授予三等功。

(一)建立“1+10+18”指挥调度体系,推行“一图一表一册”工作机制

2019年机构改革后,防汛办从水务局划转到应急局,成立了延庆区防汛抗旱管理中心。时瑞林到新的工作岗位后,针对“防汛工作涉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这一情况,为了更顺畅、更全面的开展工作,他按照行业逐块划分责任,迅速建立从上到下的指挥架构,完善了“1+10+18”指挥调度体系的建立,该指挥体系横向对所有管理行业进行责任细分,纵向从区、到街乡,到社区和村,逐级实现任务落实,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行业领域的管理优势,使得工作措施落实真正落到实处。

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迅速了解防汛工作应该如何开展,时瑞林研究细化“一图一表一册”,实现防汛重点点位防控信息一目了然,风险隐患责任划分明确,指挥调度流程简单明了。为各级防汛指挥部人员指挥调度降雨应对工作提供便利。通过一系列的责任制和工作机制的逐步健全,使得延庆区的防汛整体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组织全要素应急演练,保障冬奥会建设安全

应急演练是灾害预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场贴近真实、模拟实战的演练,才能够检验出工作的短板。自去年入汛以来,各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累计开展防汛演练72次,累计参与人数5000余人次。其中在延庆区四海镇西沟里村举行的防汛应急综合演练,时瑞林亲自制定演练脚本,踏勘现场,模拟在强降雨天气下开展转移避险、道路抢修、后勤保障、医疗救护等应急抢险全流程,不仅针对应对自然灾害进行演练,由此衍生出的次生灾害同样全要素、全覆盖。

2019年开始,冬奥会建设在延庆展开,建设地点位于海坨山区域内,由于此地水文资料短缺,施工季节又正值汛期,人员多、作业面广,防汛压力空前巨大。时瑞林带领工作人员与建设单位一一对接,逐一明确各个点位的责任人;对于编制的防汛预案,他联系市区专家逐一进行评审;对于防汛指挥调度,他协调组织成立了冬奥保障专项指挥部;对于隐患部位,他多次组织地质、水务专家反复踏勘,督导推进治理工程建设。降雨期间,他通过视频监控、雨量监测系统对山上指挥部实时进行调度。仅2021年汛期,冬奥核心区就先后11次下达停工令,累计组织2.6万人次施工、管理及应急人员提前返回驻地,确保了人员安全。

(三)搭建防汛综合管理平台,实时视频监控重点区域

延庆多山区,防汛重点点多面广,雨水情遥测和山洪灾害预警是重要防范手段。为实时掌握全区雨水情,便于指挥调度降雨应对和险情处置工作,时瑞林依托原有“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雨水情遥测系统”等平台,结合新的防汛形势和要求,整合区气象局51处遥测站点,将上述系统升级改造为“防汛综合管理平台”,兼具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天气预报、雨水情监测、应对信息整合、汛情险情上报等各项数据的动态监测功能。同时结合区内雪亮工程视频体系,实现了重点区域雨水情监测、视频图像监测全覆盖,指挥调度面对面。一改以往应急值守中心指挥调度、沟通现场繁琐的情况。

每次降雨天气,不管降雨是否像预报的一样大,时瑞林一定会坚守到预警解除。“这已经成为职业病了,只要打雷下雨,就在家呆不住,必须得到单位守着才踏实。”别人下雨往家跑,而他是急着往单位跑。自从事防汛工作以来,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作息状态。

作为一名防汛人,一名共产党员,他信守着自己的理想,履行着自己的使命,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嘱托,打赢了一场场防汛战役的胜利,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心竭力,为延庆区建设最美冬奥城、推动延庆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闭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