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北京市东城区地坛消防救援站
一、个人简介
李浩然,男,1990年10月出生,现任北京市东城区消防救援支队地坛站政治指导员,大队级正职,一级指挥员。扎根一线的10年,始终以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己任,在灭火救援现场身先士卒的他,更时刻和深刻的感受到“下先手棋、打主动仗”的重要意义,科普、科技齐头并进,减灾、抗灾韧性融合,走出了一条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发展的新路子。
二、主要事迹
(一)科普打底,强基固本,提升群众自防自救能力
作为消防体制改革的亲历者,勇于向前一步,依托“安全社区”创建活动,积极推动“和平里街道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创新“三方合作”模式,即由和平里街道工委办事处提供资金和保障政策、东城区应急管理局提供规划和标准意见、东城支队地坛消防救援站提供场地和专业“讲师”,这既顺应了当前机构体制改革后的工作趋势,又推进了党委政府的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在此基础上,又充分借助各方平台优势,拍视频、做直播、录节目、演话剧、做动漫、写剧本、上论坛、打比赛,截至目前,线下培训近1.5万人次,录制科普视频及主题节目40余部,直播点击量更是突破400万大关,同时,为更好地传播安全知识,认真总结管理经验、研磨精进讲解技巧,撰写的《关于推进消防“站点式”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探索》一文,被《中国应急管理报》全文刊发,更是先后两次代表应急管理部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并在2021年首届应急科普讲解大赛中,被授予“十佳讲解员”称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探索科普惠民新思路,推进科普教育基地实体化运营。
(二)科技赋能,提质强能,强化消防员防灾救灾能力
作为应用物理学科的大学生,针对辖区深巷胡同、商务楼宇、电动自行车火灾特点,善于从多种层面看待问题,在不断提升自身体技能业务的同时,带领指战员共同创新研发城市多功能巷道电动消防车、消防单兵AR战术导航头盔、电池安全监测系统和新型灌溉式灭火充电柜。其中,电动消防车通过水带铺设和机械收卷模块,有效解决了在车多巷窄区情实际下,消防员如何快速到场、形成初期控火阵地、转移二次战场的问题,荣获北京消防总队创新成果三等奖,并被东城区列入2021年优秀人才资助项目;战术导航面罩则是结合当前最热门的“元宇宙”增强现实技术,通过搭建应急通讯标准基站,依托三维激光建模、惯导定位、UWB技术等,实现从消防队到火点,从进攻到撤离、从指挥长到一线消防员的全流程可视可控,有效保障消防员的切身安全,荣获“基层科技火焰蓝”优秀成果奖;而电池安全监测系统则是实现了“电芯”级的管控,通过读取电流、电压、温度以及定位数据,达到精准监测预测电池火灾的目标,有效遏制火灾发生,并结合电池火灾特性,研发出新型浸没式灭火柜/箱,极大降低了电池火势蔓延风险,被评为首都应急管理创新案例一等奖,目前,正在针对用电大户——寄递企业开展试点,打造出京东物流消防安全标准站,下一步,计划联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申报电池安全管理课题,推动电池“安全标准”的试点先行,为营造安全、便捷的用电环境贡献应急体系的一份力量。
(三)韧性闭环,融合发展,加强社会抗灾自愈能力
作为“十四五”开局冲刺的应急人,始终坚信应急管理在“保安全、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更是给应急管理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心剂,习主席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双翼。但放眼全国,就应急消防领域相关的科普基地、科技园区、职业学院、文化影视、智慧服务、金融基金等板块,始终没有形成良好的条线或模块化政企合作机制。而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是最佳的展示平台,再加上“文化东城”定位,以及“和平里报平安”主题,结合地坛消防救援站所处的政治地缘优势,李浩然积极谋划,不搞大拆大改,通过对已有功能区域的再优化、再升级、再赋能,打造出一个数字化应急产业服务特色小镇的“样板间”,将原本处于服务保障行列的消防产业,依附市场需求,快速形成一条以应急消防安全服务为主线的产业链,成为助推国家创新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坚持“改善人民生活安全品质”根本宗旨,秉持“以人为本”和“以人才为本”发展理念,打通“产-学-研”全链条,全面涵盖科技研究、教育培养、应急保障、民生服务四大功能板块,其中,包含依托地坛公园园外园搭建的应急主题游乐园;依托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建设的应急科普基地;依托雍和航行科技园区建立的应急科技装备研发会展中心;依托京东物流共用的应急物资站;依托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院联办的应急消防中等职业院系;依托民族团结社区创建的应急安全智慧社区等。用实际行动,深入践行“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开辟应急消防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成为全国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赛道上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