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霍营街道霍家营社区

发布日期:2022-12-20 17:51 来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字体:

霍家营社区位于昌平“回天地区”中部,管理面积约20.6万平方米,共有4栋住宅楼、3栋商业楼,辖区居住1398户,约4800人。社区于2018年成立应急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员602人,核心队员30人,累计开展应急处突等志愿服务项目236个,服务时长138872小时,形成了社区治理与应急志愿服务同频共振的良好格局。

一、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为社区防疫持续提供支持

根据卡口执勤、政策宣传、核酸检测、数据流调、居家服务、疫苗接种6大板块完成应急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在应急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平稳度过多波疫情,至今无一例确诊,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本土化疫情防控模式。

二、坚定高度政治站位,为北京冬奥会提供服务保障

为确保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辖区安全稳定,社区应急志愿者们每日治安巡逻,重点部门和岗位实行应急志愿者24小时值班制度,扎实做好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应急服务。 

三、掌握专业应急知识,为安全生产做到五好保障

一是“组织建设好”,坚持党建引领、五方共建;二是“服务管理好”,提供24小时“应急上报”服务,成立“应急爱心车队”;三是“人才培养好”,应急志愿者普遍职业道德素养高,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扎实;四是“服务实效好”,累计开展应急服务项目150余次,处理小微隐患20余次;五是“氛围营造好”,拓展应急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定期发布警情通报,每年开展应急主题文艺汇演。

定期清理僵尸车 

四、扎根社区单元楼门,为人民群众筑牢安全防线

一是科技赋能,阻车上楼,在单元楼电梯间安装电动车阻车器;二是建立台账,一车一证,建立台账并组织签署安全承诺书;三是增建设施,减少存量,加设电动桩,开展超标废旧电动车置换回收工作;四是广泛宣传,加强巡查,发动23名楼门应急志愿者分片包区入户宣传和日常巡查;五是设立“安全员奖励”,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人翁精神。

五、总结志愿服务经验,为应急管理形成可复制模式

一是注重领袖培养转化,鼓励青年志愿者独当一面;二是突发事件下迅速实现社区内部自给自服务的内循环;三是破解志愿服务青年参与和流动人口一直游离社区之外的难题,搭建“有人情味儿”的社区氛围;四是开创“全民皆兵”的志愿服务模式;五是严格记录志愿服务时长和次数,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家庭开展评优评先,进一步激发志愿者的参与热情。

六、应急服务成效明显,基层治理工作遍地开花

安全生产宣传活动

在霍家营,应急志愿服务已凝聚起强大合力,应急志愿者也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救助”的高度自治模式,社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和谐氛围愈发浓厚,在有效开展应急工作的背后,是支撑社区长久稳定有序运行的志愿服务机制在发挥效用。


关闭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