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279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发布日期:2022-11-25 15:52
【字体:

刘学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和能力培训”的建议已收悉。我们会同市红十字会、市消防救援总队、市消防协会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应急安全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您提出的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和能力培训的建议,对我们下一步工作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

一、我市应急管理知识和能力培训现状

北京既首都,也是人口密集的特大型城市,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应急安全管理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也需要必要的实际经验或实训经历。做好应急管理知识和能力培训工作,既非常重要,也十分紧迫。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应急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把宣传教育培训作为防范安全风险的最前一道防线,不断提高公众的应急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扎实开展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建设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首都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针对首都地区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政治要求高、救援任务重的实际,本市坚持满足平时应急需要和推进长远发展相结合,聚焦防范和应对未来首都事故灾害等重大安全风险,充分利用各种应急救援资源,上下联动、内外协作、集成整合,推动形成了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应急队伍为骨干、社会应急力量为辅助、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的首都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为维护首都地区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力量支撑二是持续开展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培训。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应急救援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面向全市市级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培训。三年来,市财政先后投入专项资金1200多万元,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应急救援人员2750余人次,1500余人取得国家“应急救援员”职业能力资格证书,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二)认真做好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工作

一是开展在岗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培训。督促引导高危企业制定并推动实施安全技能提升培训计划,严格按照大纲组织实施安全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提升职工基本技能水平和操作规程执行、岗位风险管控、安全隐患排查及初始应急处置的能力。严格落实培训考核制度,考核记录纳入安全培训档案管理,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并按照新上岗人员培训标准离岗培训,2019年以来,已安排10%以上的重点岗位职工(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完成职业技能晋级培训。二是严把新上岗员工安全技能培训关。高危企业新招录员工必须接受针对性安全培训,新上岗人员安全生产与工伤预防培训不得少于 72 学时,做到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通过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师带徒制度,从而确保新上岗员工胜任独立上岗。逐步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加大从职业院校招收新员工力度,大力提升高危行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三是结合城市安全隐患治理三年行动,开展安全生产大培训。我市从2018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为确保培训质量,编制形成包括3门必修、3门选修课及考试题库及答案在内的全市统一的安全生产大培训培训课程体系。三年全市共举办安全生产培训班2249期;参加企业117467家,培训范围覆盖全市16个区县,培训人员共21.19万人,结业考试合格203190人,合格率为98.3%。

(三)深入开展全民应急能力素养培育工作

为进一步夯实本市社会应急能力建设基础,去年以来,我局会同市红十字会,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为重点的社会应急知识和技能普及培训。一是开设普及性大讲堂。培训对象为普通居民,培训内容主要有心肺复苏、AED使用、避险逃生、紧急疏散等常见应急实用知识和技能,全年共培训22.85万人。二是举办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取证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大型商场、影剧院、公园景区、体育场馆、火车站、地铁、学校、重点企业等公共服务行业、高危企业、人员密集型场所的从业人员,培训内容主要有心肺复苏、AED使用、避险逃生等方面的综合应急救护技能取证培训,2021年完成取证培训21.56万人。三是组织个人线上视频学习和广泛宣传教育。在公园、商场、景区等公共场所及线上开展群众性普及活动近300场次,惠及人数超过400万人;利用微信公众号向市民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普及163万人;通过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移动视频开展公共场所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受众超百万人次。

(四)切实推进消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一是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因改革转制,2019年12月,北京市消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由北京市消防协会移交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管理。接管后,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累计梳理17016名积压考生台账,协调南京消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制发证书5700余本。为及时回复咨询和解答问题,专门设立接待服务大厅,自2021年7月6日运行以来,截至目前,共解答处理12345热线244件、接待服务大厅咨询24310个、互联网咨询286件,共整理邮箱照片等7249件。二是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按照《消防设施操作员》(2019版)职业技能标准,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对鉴定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并于2021年12月17日顺利通过验收。自2022年1月10日重新启动鉴定工作以来,截至目前,累计鉴定考生6481人,其中初级3374人,中级3107人。

(五)深入推进市民消防应急知识培训工作

一是深化消防宣传“五进”普及培训。持久深入开展消防宣传“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培训工作,2021年,全市消防新媒体矩阵发布消防安全培训文章、视频48760条,阅读量超过10亿次;全市共建成各类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场所365个;全市共注册消防志愿者27万人,发起志愿培训活动289场,市民消防安全知晓率从78.01%上升到79.72%。二是组织开展“一警六员”专项培训。2020年9月起,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一警六员”(社区公安民警和中央在京单位执勤武警、政府基层工作人员、安全生产巡查员、物业服务企业职员、保安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餐饮等火灾高风险场所职员及微型消防站、义务消防队和社会志愿力量等多种形式消防队员)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工作,制定印发《“一警六员”消防技能实操实训考核工作规范》,按照“灭真火、出真水、真动作”的要求,“逐人过关”并上传培训考核视频资料。截至目前,累计培训694882名 “见火不慌、抬手就灭”的准消防员。三是积极推进自防自救力量建设。2021年11月,为解决基层自防自救力量缺失、火灾报警意识不强、初起火灾扑救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农村、社区和社会单位的志愿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建设情况统计分析结果,上线“北京市消防安全自防自救力量建设管理平台”和“我的消防我做主”小程序,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自防自救力量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自防自救力量18951家,其中微型消防站14990个,志愿消防队3961个,参与扑救火灾264起。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紧密结合首都特点,结合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实际,不断加强和推进应急管理知识和能力培训工作,为加强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一)坚持抓好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提升。2022年,将在前3年已培训2750人基础上,继续面向24支市级队伍的人员开展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培训总学时不低于40学时,安排考取红十字救护员证书的人员不少于总参训人数的80%。市级专业救援队伍中参加过市级能力提升培训的人数达到90%以上,取得国家应急救援员证书(五级)及以上,或者红十字救护员证书的人数占到受训总人数的80%以上,市级专业救援队伍的培训标准基本统一,队员的基础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北京市应急救援力量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规定的目标任务。

(二)开展社会应急力量能力素质培训。目前在本市市区两级民政部门正式注册且可从事应急救援活动的社会应急志愿者队伍共有23支,取得联系的在市级民政部门注册的队伍13支,共有频繁参与应急救援志愿队员5687人,志愿者约4.6万人。为提升社会应急力量管理水平、专业能力,计划用三年时间分批次在全市开展“以训促建”的社会应急力量能力素质建设工程,对社会应急志愿者队伍5687名人员中95%的队伍管理人员和75%的业务骨干等中坚力量提供专业化培训,提升我市社会应急力量整体综合素质和救援实战能力,使社会应急力量逐渐融入本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成为应急救援领域的重要补充力量。

(三)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升工作。积极适应机构改革调整后的职能转变,以多种方式积极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开设以“应急救援员”、“应急第一响应人”、“应急志愿者”等为培训对象的相关课程,培养相关领域人才,作为我市应急管理职业人才的补充力量;对标对国家应急救援员职业技能标准抓好职业资格认定积极协调应急管理部、市人力社保局等相关部门,申报通过在本市设立应急救援员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站;适应“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以夯实基础技能、提升专业技能、拓展综合技能为目标,持续抓好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业务技能培养针对不同类别队伍和各种类型人员,分别组织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培训,推动从专司其职一专多能转变。

(四)持续抓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培训。发挥北京市安全生产联合会社会组织职能优势,广泛协调社会培训资源,研究培训课程体系及考核标准,建立师资库和课件库,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为相关区县、乡镇街道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组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安全文化、有限空间、职业健康及专业技术资格等培训工作。充分总结北京市“隐患排查治理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大培训”工作的经验做法,按照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关培训要求,规范培训过程管理,以“规范、真实、有效”为宗旨,以“必修+选修”“3+1+自选”的课程形式,联合有关安全培训机构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加强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管理,不断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意识,促进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五)不断推进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按照《北京市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至2023年)》,继续开展以CPR+AED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救护培训和知识普及。一是将徒手心肺复苏技能和体外心脏除颤仪的使用作为社会急救能力建设的重点培训内容,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将在2021年完成16万取证任务的基础上,在2022和2023年再完成13.6万人的取证培训任务。二是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开展以CPR+AED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普及工作,确保在“十四五”末,全面完成市领导提出的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在50%常住人口中得到普及的目标。

(六)努力推进消防安全管理员和消防监督检查员培训、考试和发证工作

鉴于目前对消防安全管理员和消防监督检查员培训有关的政策、法规等支撑性文件掌握不够全面,建议由北京市消防协会、市人社局、市消防救援总队三方进行磋商,研究可行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共同推进消防安全管理员、消防监督检查员的培训、考试和发证等工作。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202263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