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444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李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应对城市强降雨能力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强降雨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关心,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我市如何科学提升城市强降雨应对能力提出科学建议。近期,我局会同市水务局、市气象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情况
接到您的提案后,我局先后与市水务局、市气象局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应对极端天气造成的强降雨及城市内涝工作等有关情况,全面开展应对城市强降雨能力提升的研究分析。提案中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从推演极端强降雨对城市的影响、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强化应急响应和跨部门跨地区协作、提升公众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四个方面给了具体的工作指导。我们将在充分采纳您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工作计划,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提升城市强降雨应对能力。
二、主要开展的工作
(一)深刻汲取灾害教训对照改进自身防汛工作。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蔡奇书记、陈吉宁市长专门作出批示,要求以此为案例,认真分析,加强我市的应急管理工作。我局立即全面复盘总结我市降雨应对工作,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报请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并印发了进一步加强防汛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了加强防汛工作的具体任务。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发布后,组织召开全市防汛干部专题培训视频会议,邀请中央党校教授深入讲解灾害应对相关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防办通知要求,逐项对照调查报告指出的问题,查找我市防汛工作存在的差距,提出进一步夯实各级防汛责任、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强化重点风险防范、强化防汛应急响应等四方面改进措施。
(二)开展中心城区暴雨巨灾情景构建研究。我局结合我市实际,移置分析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对城市运行的影响,梳理大影响风险清单,提出极端降雨应对指引。根据情景构建分析结果,部分地铁口存在倒灌风险。组织地铁运营单位建立地铁防汛风险点台账,针对地势低洼车站、露天出入口、未与市政连接的部位等风险点,“一点一策”落实降雨防范应对措施。水务部门开展了郑州暴雨移植工作,分别对永定河流域、潮白河流域以及北运河流域按照“自然地理相似性原则”“暴雨中心重合原则”“流域洪涝水不利原则”“降雨分布特征相符原则”进行暴雨模拟,分析我市主要河道、水库洪水淹没风险及城市内涝风险,并根据模拟结果对我市极端降雨情况下的防洪排涝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及应对措施。
(三)全面修订北京市防汛应急预案。结合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指出的问题,深入查找现行防汛应急预案中存在的不足及短板,组织修订《北京市防汛应急预案》。重点优化完善指挥架构、强化部门分工协作、加强预警与响应联动、细化预防行动和超常规响应措施,进一步完善各级别预警响应的工作任务,明确停工、停业、停学等措施的应用场景,修改事件响应的级别分类等内容。该预案已经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拟于6月底按程序进行报审发布。
(四)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突出抓好预判预防,做好防大灾准备,做好某些流域可能出现大洪水的准备。把预判预报和采取预案措施紧密联动起来,持续查漏补缺,查找风险隐患,不断提高预判和预警质量。气象部门不断完善暴雨预警阈值、雨量经验指标和发布流程,提升暴雨预警发布时效,进一步细化分区域预警发布,在非全域分区预警信息中增加精细到乡镇和街道预警落区图。水务部门不断推动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建设,加快实施水情监测预报补短板,提升动态监测感知能力,发布中雨及以上级别降雨预报时,开展洪水、山洪、内涝预报预警作业,延长洪涝灾害预见期。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确保预警信息发送渠道畅通,提高预警信息的可达性。强化问题导向,气象、水务、住建、交通等各相关部门重点提升预警信息传播能力、分区分级预警响应和基层自主响应能力。
(五)开展防汛隐患排查和积水点治理工作。去年汛后印发了《关于开展2021年汛后水毁工程修复及防汛隐患治理工作的通知》,组织梳理2021年出现的较为突出的内涝积水、地质灾害、工程水毁等各类防汛隐患,预计投入资金15.5亿元,项目化推进落实工程治理措施,力争汛期发挥工程效益。2021年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城市积水内涝防治及溢流污染控制实施方案》,通过对流域、单元、管网、排水口等进行系统分析,确认积水原因,综合施策,持续推进城市积水内涝治理,不断完善城市积水内涝防治工程体系。
(六)以流域为单元构建防洪体系。近年来,水务部门按照“拒、绕、排”防洪思路,不断推动流域防洪体系构建。防洪调度过程中,综合考虑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间的洪水安排,统筹运用河道、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水工程,实施流域洪水统一调度,实现各类水工程协同作战、联调联控,提升流域整体防御能力。为保障城市副中心防洪安全,在城市副中心上游构建“上蓄、中疏、下排、有效蓄滞雨洪”的防洪工程体系,该工程体系建设完成后可保障城市副中心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同时,不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与水毁修复工作,全市19座病险水库中4座水库已完成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力争2023年年底前,完成全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时开展妨碍河道行洪障碍物清理整治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已确认问题的整改责任,复核新增疑似问题,切实推动河道清障工作。
(七)全力提升应急指挥调度效能。组织编制《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手册》和《全市降雨应对措施指令手册》,印发《市防指应对极端强降雨天气复盘组织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指挥调度的权威性。构建防汛指挥调度“一张图”,逐步将各区、各部门大概率风险点位、险情上报、洪涝风险预测等信息纳入北京市防汛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为各级防指领导指挥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研究建立汛期工作点评制度,督导各单位规范汛期信息报送和值班值守工作。
(八)开展防汛业务培训和宣传动员。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山区、重点乡镇(街道)、险村以及全市防汛业务培训,重点针对换届后新任各级防汛指挥长及防汛险村所在乡镇、村防汛工作负责人,开展专题业务培训,,熟悉工作职责、提升工作能力。通过召开新闻通报会、组织媒体采访等途径,及时发布全市防汛备汛情况。结合“5·12”防灾减灾日和“6·1”上汛日等时机,通过电视、电台、公众号等多渠道,科普防汛避险减灾知识,提高市民自救互救能力。大力开展防汛宣传。重点宣传基层一线防汛备汛工作情况,科普防汛避险减灾知识,提高市民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您的建议结合我市实际,下一步我们拟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责任落实和预案方案完善。进一步明确各级防汛相关责任人,加强社会公示,落实工作任务,层层抓落实,宁可抓重、不可抓漏,确保责任不留空白。抓紧修订完善各类防汛应急预案方案,强化极端降雨情况下各部门责任和具体应对措施,实现下凹式立交桥、山洪沟道、在施深基坑高堆土工地、涉山涉水景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屋、人防工程、地下通道等重点部位防汛相关责任人、应急预案全覆盖,督导责任单位落实落细密云水库、“七站两场”、环球影城、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工程等重点部位的防汛责任。
(二)开展北京市内涝区划分析及风险研究。建设内涝积水情景库、历史积水点位图、排水标准区划图和降雨内涝风险图,利用防汛应急指挥系统的高频次降雨数据,研判各排水分区内涝风险,并构建与防汛应急指挥系统的接口实现电子化显示。通过研究内涝风险地图、建设“一库三图”,明晰中心城区内涝积水整体情况,缩短内涝风险研判时间、为防汛应急提供科学的支撑,提高首都应对洪涝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
(三)开展防汛检查和防汛演练。在坚决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全市防汛大检查,督导落实重点目标、重点设施、重点区域的防汛工作措施。结合新修订的防汛预案,以极端降雨应对为具体情景开展防汛综合演练,特别是强化积水内涝排除、群众转移避险等内容的演练,不断提升防汛人员的应急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群众避险转移能力。
(四)强化预警响应和值班值守。做好防汛风险研判和预警响应,基层单位第一时间自主响应,确保及时将预警和安全提示信息转化为应对行动。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完善部门和各区的会商联动,加强与12345等服务热线的信息对接,强化京津冀三地的防汛信息共享。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防汛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6月28日
签发人:张树森
承办人及联系电话:薛爽,55579916,1391060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