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政策解读

《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基础能力建设规范》解读

发布日期: 来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字体:

1、本标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基础能力建设规范》规定了北京市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基础能力建设的机构设置与人员、基础设施建设、装备保障、物资保障、组织管理、应急救援处置等能力,本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有助于北京市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及救援处置效率的提升,有助于加快完善北京市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标准化体系,为政府部门提供一套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森林消防应急管理技术标准及要求,有利于夯实本市综合应急救援管理基础工作。

 

2、本标准与相关行业标准、其它省(区)地方相关标准的区别?

答:目前,已发布关于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行业标准有两个,均由国家林业局发布,分别为LY/T 2246《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LY/T 5009《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标准》;已发布的关于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地方标准有1个,为黑龙江省发布的DB23/T 1513-2013《森林消防专业队组建及管理规范》。

以上三个标准与本标准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适用对象不同,以上这三个标准的适用对象是各级或地方林业主管部门组建的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本标准的适用对象北京市区两级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能力建设。

(2)标准包含的灾害种类范围不同,以上这三个标准的内容只涉及到森林消防(森林火灾扑救),本标准内容不但包括森林消防(森林火灾扑救),还涉及到山岳搜救、抗洪抢险、地质灾害救援。

(3)标准的内容不同,与以上这三个标准相比较,本标准内容上更加突出了队伍的人员能力和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

 

3、标准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本标准针对市区两级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能力建设规范提出要求。基础能力建设内容包括机构设置与人员、基础设施建设、装备保障、物资保障、组织管理、应急救援处置等方面。

 

4、本标准与其它2项标准的关系?

答:《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基础能力建设规范》是对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能力建设总的要求,《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使用和维护规范》是对救援队伍装备的使用和维护提出要求,《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训练规范》是对救援队伍的训练和考核提出要求,队伍装备的使用和维护、队伍的训练和考核是基础能力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5、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架构是怎么设立的?

答: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按照“总队-支队-中队”三级架构组建,支队分为总队直属支队和区级支队。市级设立总队,总队下设直属支队,直属支队下设中队;区级支队下设中队。

 

6、“4.1.3总队直属支队应具备同时机动增援3个以上火灾区域的专业处置能力”,3个以上火灾区域是如何确定的?

答:主要依据2020年3月18日北京延庆、房山、平谷同时发生三场森林火灾的实际情况,因此,要求直属支队应具备同时机动增援3个以上火灾区域的能力。

 

7、“4.1.5中队应具备133km2管护森林面积范围内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133km2 这个数值是如何确定的?

答:主要依据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和财政局联合发布的《加强区级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意见》里“三、队伍组建方式及标准”中的内容“以林地面积133km²(20万亩)为一个单元,划分森林灭火责任区。每个责任区应设置不少于1支区级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8、“4.1.5中队建队规模分为主战中队、常规中队、特勤中队,这种分类是基于什么考虑的?

答:分类主要根据中队所在区域的地形条件、可燃物类型、历史灾害发生状况以及救援任务的需要。依据全国森林火灾规划(2016-2025)的火险区划结果,北京市森林防火区域分为两类:森林火灾高风险区、一般森林风险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承担森林火灾扑救任务较重,有重大火灾发生的危险,因此,要求主战中队应具备扑救重大以上等级森林火灾的能力;一般森林风险区重大火灾发生的风险较低,故要求常规中队应具备扑救较大以下等级森林火灾的能力。特勤中队的设立,主要考虑到北京市森林消防综合救援(包括空中救援、特种救援等)任务的实际需要。

 

9、营区与营房选址条件的依据是什么?

答:营区与营房的选址条件主要依据LY/T 5009《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标准》“第三章选址与布局”的相关规定;“避免洪水和内涝威胁,场地的防洪标准应不低于100年一遇洪水标准”主要依据《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中的相关规定。

 

10、营区与营房的建设布局是基于什么考虑的?

答:营区与营房的建设按照办公、训练、生活等分区布局,总队、支队、中队的用房建设种类依据LY/T2246《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里“5.3.2 用房包括宿舍、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车库、体能训练室、灭火装备和个体防护装备库、餐厅、厨房、浴室、盥洗室、厕所、晾衣室(场)、锅炉房、储藏室”。考虑到北京地区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实际需要,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用房增加了物资储备库、指挥中心(室)、心理干预室、卫生医疗室和探亲家属用房等。

 

11、总队、支队和中队的用房建设种类是如何区别的?

答:总队、支队、中队的用房建设种类,主要根据自身机构的功能和实际需求,总队机关、支队机关为管理机构,中队为作战单位,总队机关和支队机关的用房种类主要满足办公、生活、指挥、物资储备等功能,中队用房种类除了办公、生活、指挥、物资储备,还应具备体能训练、队员日常生活等功能。

 

12、“5.4.4每个支队应建一个停机坪”,这个是基于什么考虑?

答:建立停机坪,目的是为了使用直升机进行空中侦查、灭火、人员搜救、物资运输与投放,主要考虑到灾害空中救援的实际需要。近几年北京防火形势严峻,时有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尤其是在偏远山区的针叶林中,一旦发生火灾,地表火容易蔓延成树冠火,火灾扑救比较困难,需要地表和空中进行协同灭火,同时还可以利用空中优势进行人员物资的运输与投送,提高扑火效率,做到“灭小火有把握、灭大火有能力、支援灭火有准备”。

 

13、“5.5.9 总队、支队、中队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m”,7.5m的数值是如何确定的?

答:这是参照JGJ100《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14、“6装备保障能力”中,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的配备包括车辆装备、灭火装备、通信指挥装备、救援装备、保障装备、侦检装备等,具体的装备种类是依据什么确立的?

答: 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的种类主要依据队伍综合应急救援任务的实际需要确定,综合救援任务包括森林火灾扑救、山岳搜救、抗洪抢险、地质灾害救援,在实际的救援过程中,车辆、灭火装备、通信指挥装备、救援装备、保障装备等相关装备是必备的。

 

15、“7.3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应具备野外饮食24h的自我保障能力”,24h这个数值是如何确定的?

答: 主要依据国家森林消防局内务条令《森林消防队伍分队灭火专业能力建设标准(试行)》中“第五章行动能力建设标准”中“(五)食宿保障队伍应具备24h内为分队提供至少3次伙食保障的能力。”

 

16、“9.3.4中队应满足接到极高森林火险等级区域的火灾报警后队伍在10min内出营区,接到高森林火险等级区域的火灾报警后队伍15min内出营区,接到较高森林火险等级区域的火灾报警后队伍20min内出营区,接到中度森林火险等级区域的火灾报警后队伍25min内出营区”,出营区的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答:主要依据国家森林消防局内务条令《森林消防队伍分队灭火专业能力建设标准(试行)》中“第五章行动能力建设标准”中“一、响应能力”的相关规定。

在发达国家大部分区域内,航空紧急救援响应时间在30min-60min之内。美国是航空应急救援发达国家,航空应急救援响应时间20min;德国航空救援响应时间15min。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和高速公路,在规划区域内医疗救援的响应时间在30min以内( 有些国家可控制在15 min之内) 。在野外紧急搜索与营救,高速公路、道路交通救援,配合城市高层建筑消防等空中救援的响应时间在60min以内。对比国外发达国家应急救援响应的时间,本标准中的响应时间已经达到世界前列。

 

17、“9.4持续作战能力”中,队伍行动能力的时间和距离,输水距离、时间和高程差,以及火灾扑救持续的时间,这些参数是如何确定的?

答:参数主要参考国家森林消防局内务条令《森林消防队伍分队灭火专业能力建设标准(试行)》中“第五章行动能力建设标准”中的相关规定,结合北京市各区森林消防应急救援队伍的实地调研情况得出。

 相关文件: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基础能力建设规范

 相关解读:一图读懂《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基础能力建设规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