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飞-北京高新市政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类)

发布日期:2021-05-28 15:18 来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字体:


郭飞,男,198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北京高新市政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中心主任。自入职以来,郭飞在工作上踏实肯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能够俯下身子,深入一线,解决工程实际难题。他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以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带领科技创新团队,发挥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带领团队持续创新,用最前沿设备和材料,为急难险重工程建造提供先进科学的方案,确保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持续减少,为市政集团重点工程提质增效提供了技术保障。


主要事迹

一、制定安全监控标准 夯实安全基础管理

城市环境的极度脆弱性、地层条件的复杂多变性与工程影响的不确定性使地铁与地下管廊施工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郭飞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地铁与地下管廊工程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对地铁施工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构建了行为安全评价体系和不安全行为干预改善策略集,他提出了施工人员行为安全管理建议,制定了《地铁工程施工人员行为安全监控标准》,进一步夯实施工现场的安全基础管理。


郭飞发布学术成果


二、用科学技术手段 助力安全行为规范

郭飞围绕人、机、料、法、环、测,结合人工智能、5G、云计算加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开启了N个创新应用。依托市政集团在施地铁工程提出了基于施工危险因素、产生原因及危险因素种类的常见不安全行为的分类方法,建立了“人员定位卡、电子围栏、电子标签、摄像头、智能安全帽、岗位持证控制器、多类别传感器”多终端多系统融合联动不安全行为自动识别模式,开发了集自动辨识智能AI分析、人员精准定位、人员安全管控、智能报警联动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预警防控系统,研制了具有定位、感知、预警和音视频通信功能的一体化智能安全帽,实现地铁施工作业“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管”五位一体,为地铁的安全建设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推进安全科技服务 扎根施工一线安全

郭飞发挥专业特长,针对盾构工程,通过“透明施工”最大程度的减少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综合运用物联网、智能监测、区域网络通讯、二维码等新兴智能化技术,并与大屏、移动端设备等技术结合,考虑工程地质与周边环境情况,进行综合的风险识别与预控管理,实现对地铁施工现场设备、地质和周边环境等方面的安全预警控制,构建合理的信息化风险管理体系,从工程施工的源头上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复杂的现场和空间中,可实现快速扫描、非接触测量、高精度采集三维坐标信息,无光线要求、无需或较少布设控制点和观测点、数据采集和处理一体化、具有人工智能和实时处理的功能,可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参与,直接获取物体表面每个采样点的空间三维坐标,实现了测量由单点到整体的跨越。他将其应用在8号线、新机场线工程竣工验收上,成功提取了曲线隧道断面,解决了曲线隧道中轴线及断面的提取问题,通过点云数据成功分析了衬砌环内错台量和环间错台量,并有效地实现了圆形隧道断面拟合。

响应绿色文明施工的号召,践行轨道交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研发出吸声降噪、拆装方便、回收率高、灵活多样、抗风压强、绿色环保的装配式围挡,提高了集团标准化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郭飞带领团队又设计了首个全装配式围挡,入选《北京快轨标准化管理图集》,在冬奥会配套工程北京地铁11号线所有标段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核心区成功推广应用。

四、发挥团队核心作用 科技支撑应急响应

郭飞组建了一支探地雷达检测小分队,服务集团重点工程,其中“7·16”暴雨为八年来北京市的极端暴雨天气,坚持“雨情就是命令,24小时不间断量测”。他组织人员“白加黑”,夜间对北京地铁16号线、白天对全国政协礼堂某邻近工程进行了雷达检测服务。先进的仪器装备和过硬的技术本领,实现地层现状及管线信息的超前预报,高效直观的掌握工程信息,为抢险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降低了施工过程事故发生率,这凸显了他的科技团队在急难险重工程中的作用,受到了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郭飞(左一)深入施工项目,调研成果应用效果,解决施工风险和隐患问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年轻的科技创新工作者,他信守着自己的理想,履行着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的担子越重,他担负的使命就越坚韧。郭飞常说:“作为一名市政科技人,能够为首都建设作出贡献,就是他最大的光荣”。


郭飞组建高新市政青年突击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