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北京市房屋安全管理事务中心(安全生产类)

发布日期:2020-08-21 10:33 来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字体:

杨威,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现任北京市房屋安全管理事务中心主任,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杨威创新工作室”领军人。杨威始终坚持共产党员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曾多次被评为北京市住建委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工作者、住建部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和首都市民学习之星,杨威作为冲在房屋安全管理一线队员,他身先士卒、勇赴险情最前沿;作为技术创新的专业工作者,他依托专业知识,努力攻克技术难题;作为心系城市安宁的房屋安全管理者,他不断创新理念,知难而上,降低房屋安全管理风险。

主要事迹

他冲锋在第一线 用实际行动诠释应急先锋的使命和责任

杨威,先后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任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科长、重大工程处信息组组长、房地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房屋安全管理事务中心主任等职,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多年多岗位历练、工作经验丰富的他,名副其实是房屋建筑安全领域的行家里手。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冲锋在前,多次被市住建委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考核“优秀”等。

在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时,地下室因空间封闭、空气流通不畅,易发生交叉感染风险,一直是北京市防控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杨威同志在接到市政府防控工作任务的第一时间,成立检查小组,制定检查计划,确定检查内容,他说:“疫情就是命令,在这个关键时候,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不能瞻前顾后,畏缩不前。”

在抗疫前沿,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并把被感染的风险留给自己。在检查全市三甲医院周边地下室时,他主动要求把疫情最严重的人民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周边的普通地下室检查任务分给自己。此时,他的小女儿还没有满月,妻子还在月子中。为了家人的安全,他把妻女拜托给丈母娘照顾,分开生活了一段时期。

在对某中央单位开展检查时,他带领的检查组被拒绝进入,在十几度的室外协调近两个小时,此时,他身体冻僵、协调渠道用尽,但他仍没有放弃,他的执着认真终于感动了被检查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主管副局长,最终该副局长放弃周末休息,亲自赶到现场配合检查。福建泉州楼房倒塌后,他又赴疫情防控医学隔离场所和老旧危房现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每一处报告有隐患的房屋,他都亲自叮嘱处置措施,并带队对有重大隐患的危房进行现场排查和解危指导。在连续防控疫情的奋战中,他带领大家多少次深入细致摸排检查、宣讲解答,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做好服务与管理工作,保安全、保民生,得到属地政府和百姓的赞誉。

他深入科技前沿,用最新知识和技术化解安全难题

多年来,杨威从未间断过国际国内科技前沿的学习,坚持学以致用、技术创新,不遗余力地为首都房屋安全技术进步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他参与并主编10余部国家及北京市房屋安全标准规范,组织实施500多项房屋安全鉴定及房屋安全问题评价,主持多项北京市重大科研项目,他曾多次被评为北京市住建委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工作者、被多次评为住建部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和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三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015年调任到房屋安全管理事务中心担任负责人后,他始终聚焦首都房屋安全管理迫切问题,用2年半时间推动建立了我市房屋安全“三网两筛”的监管体系,使我市房屋使用安全更有保障。

降低危险房屋的倒塌风险,避免发生恶性房屋倒塌事故,是各大城市房屋管理部门共同的难题。首都危险房屋解危排险始终是市领导关心的难题。杨威参与主编了行业标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2016),同时,他还创新性的提出D级危房分级管理的理念,为我市危险房屋的解危排险找到了隐患重点。目前,危房分级管理的理念已经在西城区完成了试点,计划在全市领域推广应用。

杨威负责领军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北京市住建委的唯一一个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工作室紧紧围绕北京市住建委的房屋安全管理技术需求开展工作。为了改变原有发现危房的被动管理模式,工作室大胆探索,将最新的InSAR雷达卫星扫描技术应用于发现危房倾斜和沉降的主动发现预警中,并完成“InSAR预警房屋风险的课题研究”。该课题获得市住建委课题研究一等奖。

为了解决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危险房屋监控和解危的管理难题,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他又带领工作室研究完成“北京市危险房屋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这是我国特大城市首次采用信息化手段监控危房的解危全过程,实现了管理手段的飞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20年,“杨威创新工作室”获得了获得北京市“示范性”工作室称号。

 

他敢于啃硬骨头,用勇气和行动彰显先锋本色

2018年4月底,房屋安全中心承担了本室普通地下室安全使用监督检查工作,全市在账普通地下室共33812处,总面积约7300余万平方米,底数大且产权关系错综复杂,有国家有所、集体所有、个人所有 、业主共有等多种形式,使用情况更是多种多样,根据规划用途不同,普通地下室的使用用途大致可分为居住、商市场、餐饮、娱乐、办公、文化体育、车库、仓储等,对不同使用用途的普通地下室,其相应的设备设施、使用管理要求也各有不同。杨威同志知难而上,主动作为。为尽快摸清情况,他摒弃以往的检查模式,带领大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市普通地下室开展排查。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安全检查不能为了检查而检查,检查就是要及早发现隐患和消除隐患。结合12345市长热线等信访舆情,他制定并实施“普通地下室重点监控名录”制度,督促属地管理部门清理整治违规使用地下室,消除隐患,巩固“疏解整治促提升”成果。

今年5月初,国家第一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山试点工作房屋建筑调查工作任务交给了房屋安全中心。面对这一“硬骨头”,杨威带领大家沉着应对,迎难而上。

为尽快制定出《北京市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山试点房屋建筑调查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房山试点工作有效落实,他一上班就扎在业务科室,与大家一起研究方案,不到单位食堂的最后饭点不结束。试点工作缺乏技术力量,杨威着手组建了包括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大型鉴定机构的专家、教授在内的技术团队,介入调查前期准备工作,开展技术路线、工作成果、资金测算等相关技术咨询和论证。

盛暑炎夏,他带着专家们顶着炎炎烈日到房山区调研房屋建筑的第一手资料,研究确定开展试点工作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尽管汗水早已湿透了衣服,只有当现场发现的问题全部解决后,他才动身返回。

二十余年如一日,杨威始终坚持共产党员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杨威是奋战在首都房屋安全战线的抢险队员、技术工作人员、安全管理者和安全检查员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他都和同事们用执着和敬业守护着首都房屋建筑的安全,护佑着首都百姓和谐安康的美好生活。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