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一分公司-张卫东 | |||
| |||
一、简介 张卫东,女,1968年6月出生,现任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区站区长。入职31年以来,她心中时刻牢记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始终坚持把安全工作摆在管理的重要位置,强化安全责任,狠抓安全落实。 作为运营一线的基层领导,多年来,张卫东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顽强的作风和过硬的素质,立足平凡岗位为北京地铁的安全生产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她认真总结多年以来地铁安全运营的经验和教训,成功确保了呼家楼站区开通运营多年来从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出色完成了一项项运营保障任务,取得了一个个骄人成绩。 在9·3阅兵、“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九大等多项重大运营任务保障中,她更是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切实实现了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既定目标。真正做到了“困难面前善于应对,挑战面前敢于攻坚,压力面前勇于拼搏”,为北京地铁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二、主要事迹 呼家楼站区成立于2012年底,所辖东大桥站、呼家楼站、金台路站、十里堡站及青年路站五座车站,日接待乘客近70万人次,占6号线全线70%左右。其中呼家楼站、金台路站为换乘站,呼家楼站日换乘总量近21万人次,每小时最大换乘量3万余人次,位居北京地铁路网两线换乘量之首,金台路站和十里堡站区间早、晚高峰为6号线上、下行最高断面车站。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张卫东带领员工迎难而上、努力拼搏,成功确保了呼家楼站区开通运营多年来从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出色完成了一项项运营保障任务,取得了一个个骄人成绩,曾荣获2015年第一批“五星级规范服务站区”、2014-2015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2015-2016年度北京地铁公司“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示范点”、2017年至2018年连续两年荣获北京地铁劳动奖状、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荣获公司先进党支部;2014年至2017年连续四年荣获通讯报道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三下“功夫”突破安全瓶颈 安全是地铁的主旋律,是地铁的头等大事,更是呼家楼站区的首要追求目标,张卫东同志始终坚持把安全工作摆在管理的重要位置,强化安全责任,狠抓安全落实。作为运营一线的基层领导,她能够熟练掌握国家、地方、集团关于安全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带头学好安全管理知识,并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她带领站区员工着力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在客运组织方案上下功夫。她带领员工针对各车站实际,结合多年以来地铁安全运营的经验和教训,逐一制定客运组织方案,充分想象,穷尽可能,突出一个“细”字,将超前预防落到实处。特别是在每年春运、暑运、冬运、节假日运输等重点工作前,她都会亲自组织组织制定各项安全保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在9·3阅兵、“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九大等多项重大运营任务保障中,实现了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既定目标,圆满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二是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在日常的运营组织过程中,车站广播对于提醒乘客安全乘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张卫东同志组织录制了呼家楼站区高峰时段专用广播词,按照乘客乘降的不同时机进行广播,使乘客在乘车过程中更加安全、便捷,从而提高了通行效率,保证了现场客流有序。三是在形式创新上下功夫。呼家楼站区所辖车站正处于6号线客流的交汇处,早高峰列车满载率到达十里堡站时已高达125%以上,为了确保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张卫东同志提出了“站台车门承包制”的安全乘降保驾方式。在高峰时段,站台每名员工承包一定数量车门工作区域,加强对车门及乘客不安全行为的监控,站台前后两名员工在紧急停车按钮附近值守,发生紧急情况及时果断处理。为进一步明确承包区域,为值守人员制作了“定置定位提示牌”,由当班站长统一下发,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确保了乘客人身安全及列车的正点率。几年来,6号线多次缩短列车运营间隔,呼家楼站区承受了巨大的客运组织压力,她和员工都是竭尽所能保障万无一失。6号线开通运营6年来,平均每年安全运送乘客2亿人次,呼家楼站区从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二)践行“矩阵式”安全管控模式 在张卫东同志的带领下,呼家楼站区坚持在实践中把握规律,切实构建了超前安全管控模式,形成了安全创新实践的新格局。按照“永远追求零风险”的目标,以安全大讨论、安全情景剧、安全征文、安全生产演讲比赛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各类特色安全活动,她带领站区员工亲手制作了各种宣传品、纪念品及漫画展板,向乘客宣传安全乘车常识、限流组织的意义与目的,不断加强与乘客的沟通互动。在工作中践行北京地铁矩阵式安全控制体系,一是突出以“治”为安全生产的基础,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安全观前移”的超前防控理念,从“人、机、环、管”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她注重对员工业务的培训,制定了站区“每日一问、每周一训、每月一考”的“三个一”培训机制。按照业务分类,编制了《呼家楼站区员工业务题库》。针对站区年轻人多,习惯利用手机学习的特点,她组织录制了安全业务培训短视频,通过微信群学习,充分利用员工的工余碎片时间,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她在工作中注重细节管理,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小问题”抓住不放,组织员工进行不断的研究分析,细致分析站区安全风险点,将各项工作想在前、准备在前,将安全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以“控”为安全生产的保障,她坚持在站区推行“走动式”管理方式,建立站区领导巡站计划,要求站区领导每天都要到车站检查指导工作,而她更是到车站最多的,她注重与员工交流,了解情况,了解第一手资料,为站区重要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促进了执行力的不断提高。三是以“救”为持续改进的手段,她注重对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不断加强对员工处突能力、行车组织能力的培训。她带领员工不断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利用白板、磁贴等工具,以班组为单位进行沙盘式桌面推演,采取现场练、训结合的方式进行电话闭塞、手摇道岔和试背呼吸器实战演练,重点在“练”字上下足功夫,不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突能力。张卫东同志将北京地铁“矩阵式”安全管控体系在站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收到了明显效果,近年来呼家楼站区安全运营指标一直稳居地铁公司前列,获得的成绩得到地铁集团的充分肯定,为“平安型地铁”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和平安交通作出突出贡献。 (三)牢记“使命” 无怨无悔奋战一线 作为一名普通的地铁基层管理人员,张卫东同志心中时刻牢记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无怨无悔地奋战在运营一线,真正做到了“困难面前善于应对,挑战面前敢于攻坚,压力面前勇于拼搏”。 她说,“每天面对70多万的乘客,这就代表着我们关系着70多万家庭的幸福,我们的责任无比重大,不管条件多困难,我们也要千方百计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她不仅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原本每天朝九晚六的工作时间,多年来,她却坚持每天早上7点多就来到车站参与早高峰组织,晚高峰结束才是她的下班时间,遇到突发事件和极端天气时,她都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指导和组织工作人员开展运营保障工作,同甘共苦,奋斗一线,确保安全运营。记得一次金台路站换乘通道突发漏水,漏水严重情况紧急,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京港地铁线路的运营,刚刚站完晚高峰走在回家路上的她,一接到车站汇报,立马掉头往车站走,然后马上投入到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布置安排车站临时采取了只出不进限流方式,集中站区人员,协调各个设备单位,调来2台抽水泵紧急抽水,最快速度进行处置,杜绝了封站的可能,减少了对运营的影响,直到晚上11:00点才将事件处理妥当,就这样又连了一个夜班,这样的情况,她经历太多了,当有人问她,家人难道没意见吗?她笑笑说,应该习惯了吧。她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了领导及同事的一致赞赏。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作为一名地铁基层的管理者,张卫东同志在站区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工作着,奉献源于责任,也许就是因为这份责任,使她无比的地爱这个岗位,热爱这份事业,无怨无悔。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