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张惠莉 | |||
| |||
南水安全守护人——张惠莉 一、简介 张惠莉,女,197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工程管理所工程师、安全员。在南水北调工作的7年间,先后从事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6项工程建设项目,2个运行维护项目的安监工作。编标准、写方案、查隐患、促整改、做培训,无论是地下输水管道开挖的现场,还是调节池建设的工地,无论是九级泵站的厂房还是摆满工作资料的办公室,都留下了她在安监工作上岗位坚实的脚印,她所负责的项目至今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她踏实奉献、敬业有为,将“六个坚持”的北京安监精神和“负责、务实、求精、创新”的南水北调精神融入到自身的工作中,是大家眼中的南水安全守护人。 二、个人事迹 北京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末端,是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最早建成、最早发挥效益的城市。先后建成南干渠、东干渠、密云水库调蓄工程等配套输水工程,大宁调蓄水库、团城湖调节池、亦庄调节池等调蓄工程。形成了一条沿西四环和东、南、北五环的一条输水环路,并建设了向城市西部、东部、城市副中心输水的支线工程,成为首都安全供水新的生命线。 在城市70%用水来自南水北调水的背后,离不开守护南水安全的安全员们。张惠莉就是其中的一员,她不仅时刻不忘“负责、务实、求精、创新”的南水北调精神,并且将北京安监精神的“六个坚持”一同融入到自身的工作中。 在她刚刚步入南水北调系统时,正值配套工程建设全面开工,任务最多的时候她同时负责南干渠、东干渠、团城湖调节池等6个项目工程建设的安全。这么多建设项目,位置又分散在北京市的东西南北,每天不是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定标准、写方案、编制度,就是在工地爬上爬下查隐患、促整改、做培训,在大家眼中她就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卫士。 她的膝盖半月板损伤严重且髌骨软化,大夫多次嘱咐她坚决不要爬楼梯,可北京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一个地下工程,下竖井、进隧洞是她做安全检查必须要经历的,每次爬上爬下的时候,她都要忍着膝关节的疼痛,装作没事的样子,有时男同事体恤她让她别下去了,可她却说:“没事儿,不下去看看我不放心。”就这样,几年的时间她的膝盖疼越来越严重,而她所负责的工程却从未发生安全事故。 有一种担当叫负责 安全管理靠制度不靠人情。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初期,参建单位多达二三十家,每个参建单位管理水平和责任心存在差异,因此现场经常出现安全隐患屡查屡有、屡改屡犯的问题。又由于南水北调基层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普遍比较年轻,经验不足,为此,有关领导让张惠莉负责编制一个配套工程管控办法,解决现场隐患牛皮癣和安全人员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她接到任务后深深知道,这个管控办法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制度,而必须是一个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让参建单位愿意主动执行的规范化标准。于是,她白天找相关人员谈心谈话、总结目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晚上查阅标准规范、挖掘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这套办法不仅有对相关管理人员、参建单位的考核奖惩的规定,还有四百多条对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安全检查的标准和要求。这不仅仅是一个对参建单位考核奖惩的手段,而是一个能够帮助经验不足的安全员开展检查的导航仪,更是一个能让参建单位规范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开展自查的指导手册。经过反复修改和征求意见,历经3个月五个版本的编写,《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控办法》终于出炉。管控办法实施后,张惠莉又主动负责办法的宣贯培训、修订,办法执行的监管考核。由于该办法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参建单位主动配合、执行,使得配套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步入规范化。加倍扣分原则、隐患整改积分制的落实让现场隐患的牛皮癣问题越来越少,考核奖惩方案更是激励参建单位履约守则。正是张惠莉这种负责、担当的态度,鼓舞着身边同志,无论是业主还是参建单位都对这套管控办法以及她本人都有了高度的认可。 有一种作风叫务实 查患治患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张惠莉始终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有一次,在进行团城湖调节池燃气锅炉改造安全检查时,张惠莉发现用于焊接的气瓶锈蚀严重而且还平放在地上,而乙方单位的员工却熟视无睹。经检查该气瓶还属于三无产品,于是她要求乙方人员立刻停止作业并更换合格的气瓶。这时乙方的负责人过来了说;“对不起,我们扶起来就是了,您看您也不用非得让我们换个气瓶啊。再说,我们这里目前没有别的气瓶,我们还着急完工,要是耽误了进度,我可担待不起啊!”。 “不行,这可不是小事,气瓶不合格就不能继续焊接,必须换!再说要是耽误了进度,我可以担待,要是出了事故,咱们谁都担待不起!”不管对方怎样软磨硬泡,她就是坚持不松口,在她反复耐心的解释和坚持下,乙方无奈的停止焊接,直到换了合格的气瓶才开始作业。张惠莉深知查患治患的重要性,面对隐患整改她就是这样一根筋,发现安全隐患无论面对的是谁,她都会毫不留情的指出。有人劝她:“你这样较真不怕得罪人吗?”她却说:“安全面前只能讲原则、不能讲人情,因为事故无情啊,我想大家会理解我的。”事实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这种务实与坚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那些曾经被他“得罪”过的人也都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 有一种追求叫求精 追求精益求精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法宝,而善于观察和注重积累则是精益求精的积淀,张惠莉在安全工作方面处处求精,而且是个有心人。她平时是个拍照达人,总喜欢走到哪儿拍到哪儿,有一次陪家人逛公园,她一会儿拿着手机拍门口的应急物资柜,一会儿在拍湖边的警示标语,孩子问她:“别人的妈妈都喜欢拍花花草草,你却喜欢拍各种标牌,是为什么呀?”她卖关子说:“你妈妈拍的东西可有大用场呢。”翻开她的手机相册,里面是各种安全工作资料,有小区的有限空间提示牌、也有餐馆的消防警示标示,有颐和园的应急物资柜,也有中坞公园的安全责任牌。无论去其他单位参观考察,还是平时游园逛街,她都会刻意观察别人安全管理先进之处。只算2017年,她手机里积累的安全资料照片,数量就有几百张。她的手机有一个文件夹,每次拍照回来她都会精心的把这些照片分类存放。在管理处开展试点泵站安全目视化建设的时候,她将这些资料提供给咨询公司,并和咨询公司分享讨论从其他地方积累的好的经验 ,为他们拓宽设计思路提供了帮助。 有一种方法叫创新 2017年,张惠莉所在的团城湖管理处成为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唯一试点单位。这对管理处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同时面对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水利部的两种标准化体系要求,选择哪一个作为建设依据也成了大家头疼的问题。于是,张惠莉就开始琢磨:“怎样能既满足国调办的要求又满足水利部的要求,还能切实的结合管理处的安全管理需求,做一套真正落地的标准化体系呢?”说干就干,她通过各种途径找来标准化建设的相关文件、规范认真学习,然后仔细分析、对比国调办和水利部标准化体系的要求,梳理管理处现有安全制度漏洞和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终于找出了如何将两种体系标准高度融合的方案。随后, 她立刻结合以前在其他水利单位考察时收集的相关照片、学习笔记和工作笔记,梳理安全管理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问题,编写的三千多字的《关于团城湖管理处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而后的几个月里,从项目前期咨询、编制比选文件技术条款、合同条款,到编制项目实施计划、安全文件体系目录、试点泵站安全目视化建设框架,从和咨询公司一起奔赴现场踏勘调研,到一字一字的审核把关咨询公司提交的方案成果,在她的努力下标准化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在标准化项目实施阶段,张惠莉更是一丝不苟,由于担心咨询公司对管理处实际缺乏深入了解,编制出的文件制度不能落地,她深入现场调研,搜集科所意见,对所有的制度文件都逐字逐句修改、提出意见、返给咨询公司。在此期间共修改咨询公司提交的制度初稿30余份,安全制度类表格表单20余份,编写团城湖管理处有限空间作业规程、团城湖管理处安全考核管理细则、运维单位安全管理协议、管理处安全目标、各岗位安全责任书模板等文件10余份。 张惠莉在南水北调系统从事安监工作至今已有7年,她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投身安监工作的决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如一的在岗位上奉献着。作为一名女同志,一名孩子的妈妈,照顾孩子也是她的责任,在她的爱人被派往河南参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那几年,她一个人照料孩子忙着家里家外,却丝毫不减对工作的热情,因为她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六个坚持”的安监精神和“负责、务实、求精、创新”的南水北调精神,给孩子做最好榜样。 泵站现场检查 泵站现场隐患检查与运维单位负责人沟通隐患 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 开具隐患整改通知单 防护用品检查 指导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