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徐耕 | |||
| |||
一、简介 徐耕,男,汉族,1976年9月生人,中共党员,转业军人,现任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总监。 面对安全问题时的刚毅果断、一丝不苟和多年军营生活练就的直言快语、敢作敢当,是徐耕的工作风格,只要他去现场,一双“鹰眼”犀利、敏锐的发现施工现场任何一处细微的不足之处,又能够果断出击,毫不留情的指出不足督促整改。 二、个人事迹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雏鹰的成长并非一朝一夕,更重要的是他十几年来一直坚守这份责任。2004年,徐耕从部队转业到四公司,没过多久,老同志就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是经过军营锻炼过的,干啥像啥!为解决施工区域土方裸露问题,他带领青年团员在现场的空地上撒种子种麦子;在检查劳务人员宿舍安全的时候他能迅速找到隐患所在;在整理内页资料的时候他一边学习一边记录,他认真学习安全知识技能,很快就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中独当一面了。在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15年里,他曾参与了北京地铁10号线9标芍药居站、地铁9号线3标东大街站的建设,从项目的安全科长,成长为公司的安保部部长、安全总监,他始终保持每周至少检查京内两个项目、每月给自己定一个工作小目标,每季度对外埠开展一次检查,年底前一定把当年的所有目标都实现的好习惯。作为北京市住建委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专家,徐耕多次参加北京市标准化考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 他制定、修订了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五十余项,编制了《安全员工作手册》,为劳务人员编制了《安全常识手册》,在公司各种会议上强调全员安全意识,展示各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优秀成果、通报检查不合格的单位,情节严重的进行约谈、经济处罚,不仅提高了全员安全意识,也在各项目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在十几年的安全工作中,徐耕格外注重总结经验,他希望打造企业特有的安全文化。他常说:从企业重安全、从业人员知安全到员工自己要安全,才是一个企业成长壮大的必经之路。为此,他组织多种范围的安全培训,请专家、自己讲、轮流教,提高企业安全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建设安全教育培训体验馆,协助项目建立VR虚拟现实培训体验区等,让员工和外来务工人员能够切身体验到安全的重要性。 由公司负责施工的大兴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厂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申报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的目标,为此在项目开工之初,徐耕就注重收集资料、积累素材。由于平时工作忙,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带着项目人员共同学习、研讨,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辅导、培训,为项目编制了详细的创优策划实施方案。他几乎每周都要去一次项目,从临建搭设、场区布置、标准化建设、安全宣传、文明施工、节能环保等各个方面检查项目实施情况,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项目不打折扣的落实策划实施方案。2017年全国两会前夕,为了迎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到项目调研,他连续几天吃住在项目,同现场管理人员一起精心准备,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在项目的最终验收阶段,他更是连续48小时不眠不休带领团队准备资料,从文字材料到影像资料,每个字每一帧,他都精雕细琢,力求完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兴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厂最终荣获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称号。 在他的推动下,四公司的安全工作也迈上了新台阶:公司连续10年未发生亡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多次受到省部级、市级的表彰,被北京市安监局评为北京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2017年公司被北京市政府和安监局评为北京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近五十个工程项目荣获省市级样板工地,百余个项目荣获绿色安全工地、文明安全工地、绿色示范工程、标准化工地等荣誉。 临渊履薄 造次弗离 “安全无小事”是徐耕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安全工作如履薄冰,他总说别出安全事故,出事故就是大事,别有侥幸心理,消除安全隐患才能为施工生产保驾护航。十几年里,笑称自己有“强迫症”的徐耕,用一双鹰眼查出安全隐患上千个,每一个他都督促跟踪整改,只要有不好必须要指出,做到了安全隐患零容忍。 2017年5月,徐耕在大兴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厂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当他走到钢结构安装施工部位时,发现了施工所使用的爬梯存在安全隐患。徐耕立即把钢结构施工的班长叫过来,详细询问了爬梯的用处。在了解了现场作业情况以后,徐耕向这位班长及现场施工人员详细的解释了钢爬梯存在的安全隐患,提示施工中的风险和隐患,但是这位班长却不以为然的说:“我干钢结构十几年了,一直都是这种爬梯,从来没有出过任何事,您要是让拆我们就给拆掉!”凭借多年来的现场管理经验,徐耕很清楚:只有通过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有效的杜绝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他要求这位班长本人使用爬梯作业,正如徐耕所料,由于钢爬梯与墙体的连接件不足,而且不牢固,班长上下爬梯不稳,架体出现晃动;而且由于梯级设置不合理,上下行走十分费力;工人使用的工具、电线直接搭在钢梯上,如果发生漏电会造成整个爬梯带电。在班长亲身体验后,徐耕再一次向现场人员讲解了爬梯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举了几个近年来发生的爬梯倒塌、接触高压线触电的实际案例,建议钢结构施工采用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在听了徐耕耐心细致的讲解之后,现场人员保证立即拆掉自制爬梯,使用移动式脚手架作业。这只是徐耕工作中非常小的一件“小事”,但安全无小事,徐耕总是这样认真细致、不厌其烦的向作业人员讲解安全知识,真正的让他们意识到隐患的危险性,提高安全意识。 2017年汛期的一天,刚刚出差归来的徐耕听到屋外霎时间电闪雷鸣,心头便紧张起来。想到地铁16号线20标项目紧邻莲花河,防汛形势比较严峻,他顾不上舟车劳顿马上驱车前往项目部,此时的短时降雨量已经达到了大暴雨的水平,北京城多条路段都已经因为积水而无法行车,家人都劝他不要冒险,孩子也在说爸爸你别走,可他还是头也没回的出了家门。在确认项目上已经做好充足的防汛准备且没有安全隐患之后,他又去检查了几个公司安全生产重点项目,直到凌晨一点多留宿在项目。事后大家都问徐耕那晚怕不怕,徐耕笑着说:“说心里没顾虑那是骗人的,当时周围漆黑,大雨打在车窗上雨刷器基本不起作用,根本看不清道路,只能看见远处的闪电和窗外的雷声轰隆隆,晚上睡在项目部听着外面急促的雨声我这心也跟着怦怦直跳。但是哥们儿干的就是这样的工作,就得担得起这份责任!”因为这份执着,徐耕个人也多次荣获北京市政集团“五好职工”,北京市政集团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北京市政四公司优秀管理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身先士卒 如松之盛 在部队的摸爬滚打锻造了徐耕的政治素养和奉献精神。在公司和集团系统内,徐耕的敬业是有口皆碑的,白天他还在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凌晨又出现在大修工程中“量步”。北京的道路大修工程基本都是在午夜12点以后进行,机械设备材料进场都要在凌晨一两点以后才能就位开始施工,道路大修工程往往是连续几公里的施工,只要徐耕去现场,一定会从标段的一头,沿路检查到另一头,发现问题就整改,刻不容缓。 徐耕说:作为一个安全工作者,不能只会在现场发号施令,要真的自己动手才能带动大家一起行动,我不是去指手画脚的,而是去帮助项目解决问题的。2018年4月,徐耕去贵州毕节项目检查,恰逢毕节项目即将承办贵州省扬尘治理的交流研讨活动,刚下飞机只在路边吃了口不太吃得惯的米粉,就去施工现场检查了。炎炎烈日,他一边安排项目做好交流活动的准备工作,一边随手捡起地上的钉子,擦去灭火器箱和电闸箱的灰尘,还叫人拿来工具,亲自修补脚手架防护网上的破损,把能做的工作他都做了。在毕节南山公园项目,主体木质建筑均采用人工彩绘作图,当看到一个年轻的工人在移动脚手架上作图却没有系安全带时,徐耕上前将工人劝下来并拍着他的肩膀说“哥们儿,系上安全带注意安全,你画的图很漂亮,不要因为出事故让它失去了美丽的颜色”,并亲手为他系上安全带,那位年轻工人听了他的话也抱歉的笑了。 徐耕有个习惯,检查工地时喜欢拍照,他拍的不是秀丽的风景宏伟的建筑,而是项目生产管理的“美”与“丑”。用他的话说,好的经验看照片更加形象直观,不足的做法用照片也更加有说服力。 安全工作是个大多数人都不爱干的岗位,但徐耕深知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此,他一方面积极引导安全系统人员取证,一方面注重他们工作经验的积累,手把手教他们做PPT、检查内页中的文字错误。通过定期召开系统会、组织交叉检查、观摩交流、安全月活动、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活动强化安全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公司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从最初的20多人到现在的85人,注册安全工程师16人,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48人,项目安全总监13人,人员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不爱干的岗位,这也是一个施工企业最平凡但也重要的岗位,这个岗位需要徐耕有鹰一样的敏锐,更需要他有鹰击长空的速度和魄力,因为“安全”事关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更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
安全检查 指导项目创优 安全培训 安全会议 安全大会上作报告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