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杨祥亮 | |||
| |||
一十八年坚守 牢筑安全防线 一、简介 杨祥亮,男,1977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四工程处安全副总经理兼安全总监。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建造师”、北京市政集团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地铁工程“先进个人”、轨道公司“综合履约管理先进个人”、轨道交通“优秀项目经理”称号。 杨祥亮自从2000年大学毕业进入市政集团四处以来,一直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在十八年的时间里,先后担任项目施工员、项目安全副经理、项目经理、公司安全副总经理兼安全总监等职务,管理的项目一个又一个,但从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在工作中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严格管理、勇于创新,他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智慧与坚守,为公司筑牢了一道道安全防线。 二、个人事迹 努力学习 提升自己 杨祥亮大学学的是勘察工程。毕业后被公司分配到施工项目上进行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到了项目上才发现自己大学学的只是皮毛,现场安全管理涉及的方面很广,包括施工风险、技术方案、消防保卫、临时用电、机械管理等,单相关的规范就有上百本,而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依据标准就是这些规范。他深知施工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为了努力胜任新工作,在接下来的3个月内他没休息过一天,每天工作十几小时,白天烈日下在施工现场了解各项工作的操作,汗水浸湿了工作服,晚上夜深人静里一遍一遍的阅读施工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总结记录的笔记本就换了好几个。3个月下来,人瘦了几圈,但规范都烂熟于心了。随后又重新对施工现场中安全设施进行了优化,例如每个消火栓的间距、位置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他将现场中经常出现的安全隐患按照出现的频次概率编制成清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出色的表现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脱颖而出。随着职务的提升,杨祥亮负责的工作也是越来越重,但是他一直保留着学习的好习惯。不但自己爱学习,他还要求管理人员多看书、多学知识。他常说“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细致繁杂,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掌握安全管理技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尽最大程度的减少隐患、消除隐患,形成良好的态势”。 至诚敬业 天道酬勤 自担任项目领导以来,他以身作则,经常深入现场认真进行隐患排查。他常说“北京是咱们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首都安全无小事,事事关政治,咱们的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代表着北京市的形象,事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一定要从自身做好,保障首都的安全”。每年春节、“两会”、汛期等特殊时段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十九大等重大活动前,他总是带队在现场一遍遍的检查隐患,检查过程中细致入微,再小的问题他也认真对待,要求及时消除。他还时不时的进行复查,查看效果,直到隐患完全排除了他才能安心。自从他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项目经理后,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管理项目部外,还要带队对公司内所有项目进行节假日、季节性、专项检查等多种类型的检查,并跟踪到隐患全部消除。在节日坚守岗位,已经成为他的一种责任和习惯。他无数次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亲自参与各种值班、值守工作。每年他都主动选择在大年三十晚上值班。自参加工作以来从未休过年假,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工作太忙的时候甚至连续好几天都不回家,简直就是“拼命三郎”。 天道酬勤,杨祥亮同志在辛苦努力工作的同时,获得了宝贵的安全管理经验,成为建筑行业的专家。担任项目领导以后,在他的管理下,所在的地铁项目相继被评为“北京市文明安全样板工地”、“北京市绿色施工文明安全工地”、 “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称号。他自己也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建造师”、市政集团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地铁工程“先进个人”、轨道公司“综合履约管理先进个人”、轨道交通“优秀项目经理”称号。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热爱。 在担任公司安全副总经理兼安全总监前,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少,管理制度简单不全,不能满足当下上级部门的管理要求。上任后,他决定先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入手。他说“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就是筑牢安全管理的基础,只有基础坚实了,才能在上面盖起高楼大厦来”。于是他发动项目部管理人员力量,汲取各项目部安全管理优点,同时参考上级各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等方面的要求兼具公司实际情况,历时半年时间,建立起覆盖全面、内容丰富、行之有效的制度,并且大力推行。管理制度建立后,大大增强了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公司安全管理局面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科技创新 引领行业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用到项目管理中来是杨祥亮一贯的做法。他安全意识超前,经常说“科技能提高安全生产力”。凭着他对施工现场问题的思考,对先进技术的关注和研究,以地铁3号线03标项目为试点,他相继引进了众多安全管理技术手段。例如常规的安全教育就是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人夜校不定时讲课,劳务作业人员在下面听。通常讲的人兴高采烈,听得人无精打采。互动少,培训效果比较差。他经常说“培训不到位就是安全隐患”。于是他结合大数据分析,在2017年4月份及时引进了“互联网+VR安全体验+安全教育工具箱”培训方式。根据项目管理需求,在项目部建立了VR安全体验教育馆。这是北京市第一个将VR安全体验技术应用到安全教育培训中的场馆。VR安全体验技术是以地铁3号线03标项目部场地建设为背景,开发了与安全管理紧密相关宿舍火灾伤害、围护结构坍塌、堆载物滑坡、劳动防护用品保护、高处坠落、综合用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消防演示等12个模块,模拟出逼真的三维虚拟世界,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让体验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虚拟体验的方式将安全培训的内容进行场景化,让体验者以第一人的视角体验每一种工程伤害带来的痛苦感受,进行深入骨髓的教育和警醒,同时又能在新颖有趣的体验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和提高,极大的推动了施工现场绿色建造的标准化进程。 而“互联网+安全培训”模式,则利用“安培在线”平台对劳务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通过登录“安培在线”平台可以实现身份证识别仪培训签到、打卡考勤、视频学习、电子自动建档等功能,同时平台提供了大量多媒体安全教育课件,提高了培训效率,增强了培训效果。此外安全教育多媒体安全教育工具箱除了能实现上述功能外还可以进行安全知识竞赛,提高了劳务作业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杨祥亮同志也将这两年流行的3D打印技术搬进现场,制作出符合安全标准化的样板模型,使参观者懂得安全样板的做法,极大的推动了安全标准化的管理。同时在标准化展示、协助进行技术交底等方面作用突出,在标准化进程方面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他还带领项目部人员发明了一种太阳能红外线报警器和无线火灾报警系统。前者主要用于起重机械回转半径范围内,当人进入吊装区域内,就会出现人工语音提示。采用太阳能无线技术既节能又可方便调整距离、方便移动变换地点。 后者主要监测重点消防部位的实时状态。当红外报警检测器检测到烟尘和温度达到报警值时开始发出警报。该系统具有报警时自动电话拔号报警和报警信息语言报告功能,提前设定好消防管理人员手机号码,发生警报时,自动拨号报警,在增强了管理效果的同时还极大地降低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由于引进的安全管理先进技术多,所花费用少,管理人员工作强度降低,管理效果明显,地铁3号线03标项目安全管理屡次被建设单位、政府监督部门、市政集团大加赞赏并广泛推广,经常在现场主持召开观摩交流会,同行业人士称之为安全管理的“超市”。 与此同时,他紧跟时代潮流,响应北京市政府部门对建筑工地的新要求,在施工现场构建“智慧工地系统”,将人员、机械、物资、质量、安全管理、消防保卫等有机的结合到一起,通过后台视频监控实时掌握现场管理状况。 在带领管理人员研发新技术的过程中,还成立了杨祥亮QC小组,先后取得专利十几项,发布QC成果二十多项,这些科技发明有的获得了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奖项。 培养人才 薪火相传 目前杨祥亮所在的市政集团四处,每年新入职的毕业学生众多。他都是第一时间为新职工做安全教育,为大家讲解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到项目上安全检查时,他总是严格要求职工做到“腿勤、手勤、嘴勤、脑勤”,多去现场多发现问题多解决问题多总结经验。有的职工在现场中发现不懂得地方去问他,无论多忙多累他也乐意为人讲解。每年有新职工来到项目部时他都是直接到现场对照着实物讲课,他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知疲倦的授业解惑,将自己的经验积累传授给年经人。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进行曲,没有休止符”。杨祥亮同志十八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默默工作,甘于奉献,无怨无悔地奋战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一线岗位,为公司为项目筑起了一道道牢固的安全防线。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